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8-02-26朱敏
朱敏
【摘要】 教师应该积极、迅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改进化学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027-01
0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次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获得成功?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每位教师都在思考,都在摸索。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变是基础,态度决定高度
(1)教师自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需仰视才见。教师上课教的就是正确的,学生只要记住、会做题就是学习最高境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迫使教师要接受“洗脑”。教师要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从传统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传统的知识占有者变成动态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有进步的动力。(2)教师自强,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教师要从容应对新情况的教学,就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而现在的实际是教师必须拥有一条流动的江河。教师首先要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生活、教学中相关的知识。只有当自己的底气变足,教师才会拥有当然的自信,才能从容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要长期积累的资源,教师只有不断的投入,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教学灵感。(3)师生互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置的深度和广度,更多的考虑学生以现有的知识能否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尊重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探究、暴露问题;在评价的时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客观的进行评价。教师要用“童眼”来看问题,用“童心”来想问题,用“童趣”来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向导。(4)加强校本教研,增强团队意识。新课程实施中,不仅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强化合作意识。教师要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发展为一种合作共赢的良好习惯。每个人的力量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借力”。现在我们每周的听课、评课、上对比课、上观摩课已经成为习惯,听课的教师不仅要说出自己的收获,还要指出上课教师的不足。在这种取长补短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教师的业务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的提升。
二、策略的变化是保障,内容重于形式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教材不同与老教材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三维目标的确定。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现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要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教材来完成这两项内容,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化学史的内容、化学与科技等知识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生的人格培养融入化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只重视知识掌握的局面。(2)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讲授——小结——练习”。现在的教学模式除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有很多种模式,比如:调节教学、三步五环节教学、自主探究、诱思探究、3015模式、高效課堂、道德课堂等。实际上教学过程应该不固定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定适应我们学生实际的“导学自主”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探究、合作释疑;师生评价、得出结论;巩固练习,提高延伸。(3)改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中,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采用学生“档案式”管理模式。学生在入学就建立自己学习档案、活动档案。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每节课都有小组评价成绩和自己的表现情况归纳,每周小组内都有本周情况归纳;任课教师会对学生的“导学练”检查完成情况做出总结,每周教师也有每位学生的表现总结;班主任会对学生的管理也做出总结。每周班会时间汇总,每月汇总,每学期汇总。在假期的时候,学生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情况总结和社区活动总结。
三、学生的变化是主体,量变引起质变
(1)育人是教育不变的主旋律,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而育人的重要性应位于第一位。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的内容。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将育人工作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应时刻将德育工作融合于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正确的人生目标。(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问题意识。课堂的主导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采取的一切措施,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吸收,合理的使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讲,也要努力改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学自主”教学模式中,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