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任性的孩子一个台阶
2018-02-26张怡
张怡
摘要: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教师要有承担百分之一百责任的勇气,即使对方先有错,即使主要是对方的错”,带着这样的想法,何不给任性的孩子一个台阶,把愤怒的姿势换成关怀,给仇怨的目光一些宽容,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动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76
做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是不是都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班级中的某个孩子会莫名其妙的和你起了“冲突”,冲突的表现可能是显性的“语言冲撞”或是隐性的“暗地怄气”,冲突的原因可能是你批评了他或是说了某句话,原因千差万别,但相似之处是身为教师的你,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矛盾毫无预料。矛盾在即,一方面作为教师觉得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学生“过火”的表现让矛盾升级,此时双方的心情都是极不愉快的。
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布置的课后练习一些同学没有完成,这个作业在昨天布置的时候还强调过要及时完成。所以,我惩罚没有完成的同学站到教室后排听课,想回到座位听课有一条渠道,就是通过认真听课能够回答出问题。陆续的有些同学通过回答问题回到了座位,这时候笔者就发现其中有个男生坐到了后排的柜子上,笔者让他下来,他黑着脸并没有理睬。为了不妨碍正常教学,我继续上课,他竟然擅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从笔者的角度看,这个学生一不完成作业,二不尊重教师,三不遵守课堂纪律,简直让人怒不可遏。
还有一次是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寝室里出现一些违纪现象,按照班规违纪就得受到惩罚。班规是全班同学共同制定通过,大家一同遵守和执行。我按照惯例惩罚相关人员,这时候其中一个孩子情绪非常激动,那时正值周五周末回家,他临走的时候用手指着笔者还说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会这样”,然后气冲冲地走了。留下笔者莫名其妙一头雾水,揣摩他的那句话,笔者到底是怎样“惹”他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不同的教师应该会有各自的“高招”。首先在一些有威严的教师面前,或许这些“刺头”就不会出现。但既然出现了就要去积极解决,笔者对于这两个事件的处理是这样的。第一案例中,那个男生在课堂上的对于我表现出的不尊重我没有跟他正面冲突,而是“忽视”他继续上课。下课后,我马上把这个学生叫出来,首先问他“你此刻是不是心情很难受?”他有点出乎意料,他觉得原本老师应该是把他臭骂一顿,他点头说“是”,我说“我此刻也很难过,因为我布置的作业你没有完成,而且表现出对我极大不尊重”,他低下了头,我继续说“我让你站到后排一是警示你自己,也是警示其他同学,跟你一起站在后面的同学通过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有所收获,那么你呢?”他默不作声,但明显地没有之前的强势。我继续说“我其实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也不会好受,如果你继续这样的状态,可能你下一节课都还不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跟你谈话。”这时候他脸上露出了愧疚,“刚才因为一些事情心情不好,所以课堂上的是有些情绪失控了。”在这短暂的谈话后他已经承认错误了。
另一个事件后续是这样的,周五放学后他已经回家了,我没法找他谈话,于是我拨通了他家长的电话,让这个学生本人接电话。他也是沒有想到老师会给他打电话,电话中语气已经缓和了许多。我说“你走的时候我知道你是很生气,请告诉我你觉得老师会是什么心情”,他说“你肯定很生气”,我继续说“我是很生气,而且莫名其妙。你如果觉得我今天的处理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那么你是不是可以申诉,为什么要甩下一句话就走了呢?”他说“因为自己当时很生气”,那么我追问“如果我没有打这个电话,你的心情会有好些了吗?”他说“不会”,我继续说“你是情绪发泄了,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你和老师的冲突矛盾没有解决,你肯定也不会好受。”他马上说“老师,刚才是我错了,我不应该那样的态度。”
这两个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因为一时情绪失控冲撞了老师,原本他们预料到的结局就是批评惩罚处分,然后把自己武装起来应对这一切的“暴风雨”,但因为老师主动解决问题,矛盾很快化解,学生主动认错,双方的情绪都得到了改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步步紧逼或是放任不管,也并非无原则的退让和纵容,我退步的前提是我理解你们的情绪,我愿意跨出这第一步和你们一起解决问题,这事实上给那些任性的孩子一个台阶,可喜的是他们也能够及时反省出自身的问题。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人总是要经历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青少年和身为教师的成年人相比,情绪处理和认知上还是欠缺一些,这时候更是需要身为成年人的教师能够勇于积极解决问题,给这些任性的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的艺术,紧张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和教师双方而言都是遗憾,既然学生尚幼,教师便义不容辞地需要跨出改善关系的这第一步。张万祥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教师要有承担百分之一百责任的勇气,即使对方先有错,即使主要是对方的错”,带着这样的想法,何不给任性的孩子一个台阶,把愤怒的姿势换成关怀,给仇怨的目光一些宽容,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动心灵。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 32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