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行动研究

2018-02-26黄彦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语块语篇语境

黄彦林

摘要:传统词汇教学缺乏对情境的关注,忽视了语篇,无标度网络原理及语篇语言学理论都提到联系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词汇教学的模型:教学计划、 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反思调整。该模型基于语篇的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力求通过阅读和词汇策略的学习应用,让学生真正掌握词汇。行动研究表明,该模型在根据学生情况调整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确有帮助。

关键词:语块;语境;语篇;词汇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23

本文以笔者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高一学生,将语块、语境和语篇结合,望与同仁一起,探讨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一、文献综述

1. 词汇教学的研究

针对词汇教学的研究者们在谈及词汇教学,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概念:语块、语境、语篇。

(1)语块

语块即带有语法、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语言结构。不同研究者对语块有不同的表述,例如:Syder称之为“form-meaning pairings” “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Pawley Syder l983),Sinclair称之为“ prefabricated phrases”“ lexical phrases” (Sinclair 1991),Haworth称之为“prefabricated or ready-made language”(Haworth l998)。总之,语块就是被频繁使用,以稳定的结构表达意思的组合。

(2)语境

语境即一个生词或短语在毗邻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环境,这些毗邻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经常可以用来规定目标语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解释目标字词或短语的意义。语境还分为教学语境与自然语境。教学语境是人为设计的,帮助学生训练推测词义等技巧。而自然语境中的语言较为真实。

(3)语篇

程晓堂在谈及语篇教学时提到,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途径都要回答几个核心问题:我们应该教授什么样的语言?应该教授语言中的哪些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如何教授语言?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篇教学特别关注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的使用与语境的关系、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学者对词汇教学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性的研究如濮建忠、杨玉晨强调词汇教学重点应是词块,梁晓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基本层次范畴、词语隐喻及词语近义与多义对词汇教学的作用。

另一类是教学实践研究,如聂龙从理论到实践,从语块对词汇教学提出若干建议。董燕萍设置对照组,提醒一部分学生在情景交际中注意会影响交际的词汇,通过上下文猜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直接查字典,布置课后做配套练习。结果是,通过猜测学习的学习者掌握得更好。黄燕则对“投入量假设”探究,启示是以目标词写作,让学习者的认知与情感融合,能有效扩充词汇知识。

尽管专家对词汇教学方面下了许多工夫,借助单一文献是很难在词汇教学中有所突破的。因此,笔者综合专家的研究,提出一个词汇教学的模型。

该模型以基于语篇的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篇章为载体。力求通过阅读, 猜词及构词法的渗透,让学生真正掌握词汇、运用词汇。该模型由教学计划、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反思调整组成。该模型以课文为本,充分发掘教材的价值。从计划的角度做到以下五点:1. 确定学习目标。2. 熟悉材料。3. 选择要教的词汇。4. 了解学生需要及兴趣。5. 选择教学策略。

模型里涵盖以下教学策略:头脑风暴、语义图、语境猜词、构词法,通过假设推测以了解词汇用法及其在篇章中的功能,建立个人词汇档案。在评价方面,笔者结合目前主要的词汇评价体系,从语境、词形、语块以及定义四方面对词汇的掌握进行评价。(Gina)et.al,反思则根据学生反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以下的研究则是对该模式的一次验证。

三、研究设计及数据呈现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王蔷将教育行动研究定义为:教师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制定问题解决的具体行动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行动方案并及时评价效果,以改进教学实践,从而使教学过程、反思意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行动研究使行动与研究相结合,教师之间相互参与,共同研究,推动行动研究不断以螺旋式上升过程展开,以达到解决问题、改进实践的目的。颜立宾提到,在教学行动研究方法的实施上,可以具体分解为以下四个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是一个循环的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实验和方法再改进,将教学过程演变成不断促进发展、螺旋上升的历程。

2. 研究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高一学生,两个班学生都由笔者执教。笔者设置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学生所用的为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必修2)。

(2)研究计划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都会评价反思和调整策略。

第一阶段:2015.11-2016.2 期末考试

第二阶段:2016.2-2016.5 期中考试

第三阶段:2016.5-2016.7 期末考试

四、研究过程及数据分析

1. 尝试(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笔者在制定计划时与年级英语科组目标一致,精選核心词汇,对其用法、词形变换进行讲解。策略方面,主要使用头脑风暴,对词汇进行主题归类。评价方面,则采用自编语篇的方式,将课本中与课标相关的词汇编成文段,对学生进行测试。endprint

从均分中可以看出,主题归类以及自编语篇的方式,略有效果,但相对于年级其他班级而言,仍有较大差距。笔者经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自编语篇的反应一般,认为没什么效果。笔者反思,自编语篇费事费力,而且缺乏语言的真实性。

2. 调整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期中考试结束后,收集与每个Module主题相关的素材,例如在Book 2 Module 2 No drugs 這一课中,笔者搜集到BBC、NBC等外国媒体与毒品相关的素材,并且在素材中挖掘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汇,用以训练猜词法。在评价方面,笔者则对素材进行了改进——将课本的workbook与正文中的一些篇章、句子组合,自制篇章填空测试。

基于测试数据与学生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对真实语料反应较好,对根据语境猜词的方法也容易接受。然而,相对于年级情况,还是稍稍落后,但已有所进步。于是,笔者思考,应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出现了问题。

3. 优化

针对高一上学期出现的情况,优化模式,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互相竞争。有优势的小组则能够获取一定的作业减免奖励。笔者将构词法与角色扮演也融入了词汇的教学中。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建立词汇档案:其中包含词所在句子,个人对词汇的定义,以及个人针对词汇的造句。

从以上结果可见,笔者的词汇模式辅以调动学生情感态度的小组模式,成效明显。

五、总结与反思

1. 研究发现

本次行动研究发现,词汇教学是持久战。笔者通过总结文献,提出了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模型:计划、策略、评价与反思。此模型包含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在语篇中学习词汇,并运用恰当的词汇学习策略,在小组合作中印证假设,理解词在语境中的用法,记忆特定的语块,了解构词法,能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

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笔者通过这次研究,深深体会到,好的词汇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支持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问自己,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词汇、学生如何学习这些词汇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提出的词汇模式便可为学生的词汇学习增色。

2. 局限

由于时间限制,词汇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仍有待提高,在选词方面,可针对高考词汇进一步优化。对影响词汇学习的情感态度变量继续研究,探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将认知科学与词汇教学结合也是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广东省翠园中学 518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块语篇语境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小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
语境与语境教学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掌握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翻译学习者短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