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2018-02-26孟晓娜
孟晓娜
在今年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庸政懒政怠政”的区长孙连城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每天沉溺于用望远镜观察浩渺的宇宙,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应付了事。他有一句“名言”是:“无私者无畏”,意思是自己不贪也不占,不想升迁,即使庸庸碌碌也没什么好害怕的。现实中孙连城这样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为政者还不在少数。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通报了16个“庸政懒政怠政”督查问责典型案例,各地通报的“懒政怠政”典型案例也非常之多。如有的贫困县由于主管部门未严格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部分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被虚假套取,还有部分扶贫资金闲置,未能及时发挥效益,扶贫项目推进缓慢;有的地区疏于监管,导致药店违规利用医保个人账户刷卡销售日用品问题频发;还有部分基层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对包村落实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不到位,导致山火连续发生。
这些案例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少数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在工作中虚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危害极大,影响极坏。正是由于“孙连城”式的干部不作为,才造成了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一些惠及民生的好政策成为镜花水月,老百姓看得见摸不到:也正是由于“孙连城”式的干部存在,才渐渐寒了百姓心,在干群之间建了一堵“隔心墙”。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策效力和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针对“为官不为”现象,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指出,“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要向广大干部讲清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深入剖析干部为官不为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不愿为。有的干部格局不夠,目光仅限于自身的职责权限,对努力未被充分认可时便感到灰心失望,对岗位、职级安排不满时,就用消极怠工来发泄。有的干部发展遭遇“天花板”,自感升迁无望后,奋斗精神就会不断衰减,甚至提前进入“退休”状态。究其根本,就是这部分人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不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对于党的事业、自身的职责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变成饱食终日、尸位素餐:二是不敢为。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有的干部有畏难情绪,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问题,怕闯红线、怕丢官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跟组织和群众专打“太极权”。缺乏勇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工作中私心杂念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思“迁”想“后”、拈轻怕重:三是不会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应对不足,主动学习不够,知识更新缓慢,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缺少攻坚克难的锐气以及干事成事的真本领。另外,由于干部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导向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没有错”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还很突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个别干部提供了懒政怠政、不作为滋生的土壤。
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是官场顽疾,是新形势下侵害党的“肌体”的一颗“毒瘤”,其危害不亚于腐败。因此在深挖病根、找准病灶后,还要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彻底铲除其存在的环境和土壤。
一是抓好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补足精神之钙,真正打牢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忠诚于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随时准备为党付出一切;时刻牢记自身岗位职责,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处处为人民着想,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加大对党员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培训,学习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二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同时,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鼓励干部在推动改革发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只要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只要是出以公心、出发点是为了发展,组织上就不应该小题大做,求全责备,一丑遮百美,而是要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有底气、有干劲、有活力、能够“豁出去”,切实保护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探索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历来是个风向标,干部群众往往通过选人用人来观察评判党内政治生态。要强化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改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让“想干事的有平台、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位子”,切实营造百舸争流的大环境,激发奋楫争先的正能量。同时,坚持以刚性约束惩治懒政怠政、不作为现象,探索建立常态化机制,对于“庸官”“懒官”坚决采取转岗、免职、降职、辞退等处理措施,把能上能下的利剑举起来用起来,形成强大震慑,真正让庸、懒、散、混者没有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再一次向全党发出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顺应时代使命召唤,顺应党心民心所向,下大力整治“为官不为”,让“为官有为”成为新常态。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将担当负责、苦干实干铭记在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编/吴耀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