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及其突破路径

2018-02-26杜伟

中国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突破路径难点高校

杜伟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判断高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办企业体制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维护高校的合法利益,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目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我国高校目标的内部控制审计来看,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审计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文章对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高校;控制审计;难点;突破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19

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等,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校内部的管理水平,因此,应当对目前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探索全新的突破路径,提高审计的质量。

1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

(1)内部控制审计理念较差。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虽然已明确了法人地位,但由于缺少“所有者”,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不完善。高校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观念较差,意识不到内部控制审计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影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控制自我评估质量不高。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对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具有责任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1]目前多数高校人员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难以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对自我完善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较差,常出现形式主义的情况,大大影响了控制自我评估的效果;第二,审计资料获取难度较高。多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审计资料管理效率较低,难以提供整体性的审计资料,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高校业务活动种类较多。目前高校的业务管理活动类型较多,领域较广。从高校的特点来看,其业务管理活动一般可分为运行管理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2]此外,部分高校还存在后勤、校办企业等经济实体,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较多。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高校审计人员水平,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

(3)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标准不统一。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可行性进行评价,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审计人员难以得出科学、有效的审计评价。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但规定相对笼统,对内部控制中具体项目的定义较宽泛,导致审计人员的评价缺乏合理性,甚至部分审计人员会直接不评价。

(4)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开展难度较高。由于我国发展的特点,我国公立高校采用的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风险意识薄弱,多数高校也没有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立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存在大量举债的情况,财务风险明显增加,同时高校自主权越来越大,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贪污腐败现象滋生。[5]因此,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以及处理风险逐渐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但我国高校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难以达到工作的要求,经验不足,严重限制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

2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突破路径

(1)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环境。第一,审计人员应当对各个部门以及业务管理活动中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完善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内容如规章制度是否受重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存在岗位重叠、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等情况,一旦发现不当内容,应立即改正修订;[4]第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内部控制规范。目前我国高校还未形成标准的内部控制规范,因此高校内部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一般分为部门与业务两方面。部门的规范应当由高校的基层单位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制定,业务的规范应当由审计部门统一各个部门联合制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各个部门参与到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中,同时也树立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理念,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开展:第一,不仅可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同时也能与其他审计业务同时开展,例如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第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之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与评价,同时也要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组成进行审计与评价。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多,因此应以专题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例如内部控制环境审计、教学实验室建设内部控制设计等;第三,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所涉及的内容较多,领域较广,因此不仅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优化人力资源。同时可采用联合审计的方式,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保证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为后续内部控制审计奠定基础。

(3)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趋于成熟,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是以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的评价标准,是保证高校内部控制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标准:第一,目标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当明确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业务活动内容,以此为基础;第二,风险导向。在建设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不能仅满足于眼前,而要考虑到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评估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一般指标与具体指标结合。一般指标指的是能应用于各个高校内部控制的指标,具有普遍性,具体指标指的是应用于具体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具有针对性。一般指标应建立在具体指标的基础上;第四,定向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4)规范审计流程。风险导向是高校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强调审前调查、访谈以及分析的重要性,和传统的审计相比,更注重审计的效率以及质量。高校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应根据高校的业务特点,保证风险导向的实用性。在审计准备阶段,要进行全面的审前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审计的重点,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准备阶段所制定的方案,根据五要素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对重点审计的对象进行测试,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一般常用的审计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询问法、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等;在审计终结阶段,应根据审计的内容,制定审计报告,并向管理层汇报,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3 结 论

总的来说,想要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必须要明确高校的服务质量,整合高校资源,采用多样性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扩展审计工作的内容,重视风险防范,提高监督质量,保证内部控制體系的完整性与可行性,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为高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时现,夏午宁,等.高校内部控制审计SWOT分析及其优化路径[J].会计之友,2016(23):110-113.

[2]何国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资国企审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14(6):42-47.

[3]王京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J].城市地理,2016(22):218.

[4]肖薇.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6):69-73.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破路径难点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与突破路径的研究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