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南地区大蒜—蒜薹—豇豆绿色栽培技术

2018-02-26吕彦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蒜薹豇豆大蒜

吕彦超

摘要 辽南地区大蒜—蒜薹—豇豆栽培模式省工省力,经济效益好。总结辽南地区大蒜—蒜薹—豇豆绿色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大蒜;蒜薹;豇豆;栽培技术;辽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3.4;S6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74-01

近年来,有关“毒蒜”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是抗癌食品的大蒜不再那么令人安心。扭转这一局面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发展绿色栽培。大连地区不是大蒜产区,但考虑到大蒜种植的特性,是倒茬口的最好搭档,与豇豆配套栽培,可以大幅提高单位种植面积的产值。因此,比照了辽南地区与山东的气候差异,因地制宜地设置并实施了大蒜—豇豆栽培试验,共收获大蒜18.75 t/hm2,按单价10元/kg计算,收益可达187 500元/hm2;收获蒜薹7 500 kg/hm2,按单价8元/kg计算,收益可达60 000元/hm2;收获豇豆45 t/hm2,按单价2元/kg计算,收益可达90 000元/hm2。共收益33.75万元/hm2,扣除肥料、种子、农膜等各项费用7.5万元/hm2,纯收益可达26.25万元/hm2。同时,大蒜—蒜薹—豇豆栽培模式省工省力,采收集中,1人可管理1 334 m2的地块,在如今人工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显现出了特有的优势。现将一年三收的大蒜—蒜薹—豇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 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大蒜栽培时间为10月至翌年5月,栽培品种可选用宋城大蒜或苍山大蒜;豇豆栽培时间为6—9月,栽培品种为连豇3号、绿将军等绿、长荚品种。

2 大蒜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一般选没有栽培过葱蒜类的地块进行种植。9月中下旬,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如厩肥等75~120 t/hm2,并配合施用磷、钾肥300~450 kg/hm2。耕翻深度20 cm左右,要耙平耙细,无明显坷垃。畦的长短应依据地形及水源确定,一般长40~50 m、宽1.4 m。

2.2 种蒜选择

大蒜栽培用种量2 250 kg/hm2。人工进行掰蒜,将托盘和茎盘除去,按照大、中、小和蒜心进行分级。选种要求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种子大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原则要求每粒重量5 g左右。

2.3 播种

大蒜播种要适时。辽南地区栽种时间在9月27日至10月初,气温17 ℃左右。播种前要晒蒜瓣1~2 d。将畦子浇透水,水下沉后立即铺厚的1.5 m宽黑地膜,把膜用刀背别入土中,铺平拉紧,既防草又保湿,不用喷除草剂,符合绿色栽培要求,用竹竿破膜,按行距18 cm、株距15 cm插入蒜瓣,深度以埋土1 cm为宜,可从别处取土盖眼。栽植密度33万株/hm2左右[1]。

2.4 肥水管理

大蒜栽后7~10 d开始出苗,要勤查看引苗,以防压苗。这期间一般不用浇水,根据墒情适量少浇水,以防秧苗徒长,封冻前浇防寒水。一般在第2年3月末或4月初或地温在15 ℃以上时浇透水。4月上旬,结合浇壮苗水,冲施速效人粪尿或沼液1 500 kg/hm2。4月中旬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蒜薹采收前重点是加强肥水供应,从退母后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并追施速效沼液或喜耕田,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料。甩缨后3~4 d浇1次水,最好随水施肥。采薹前5~6 d不宜浇水,以免采收时容易断薹[2-3]。

蒜头膨大盛期的管理,即在采薹后追施1次速效肥喜耕田200倍液,同时浇水。如遇多雨天气及时排涝,防止积水。

2.5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大蒜灰霉病、疫病、白腐病、黄叶和干尖及病毒病。生茬地一般病害轻,抽薹后用巴斯夫的唑醚·氟酰胺2 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500倍液喷雾1次,可防治灰霉病等病害。大蒜虫害主要是蒜蛆危害。抽薹后是蒜蛆的主要危害期,可用烟碱苦参碱液灌根。

2.6 采收

辽南地区一般五一前后拔蒜薹,当蒜薹上部的弯由下开始向上卷弯时是拔蒜薹的最佳时期。方法是每天11:00—15:00用手轻提。采薹后20 d左右,当大蒜植株上部发黄萎蔫,蒜头长成,及时采收。

3 豇豆栽培技术

3.1 整地施肥

在施用益生元生物有机肥4 800 kg/hm2的基础上,再施过磷酸钙5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随同整地翻入土中。增施磷肥可以促进早熟、增加结荚数、籽粒数和单果重,明显减少落花落荚现象,促进根系发育。

3.2 播种

6月初播种,做成畦面宽70 cm、沟宽50 cm的高畦,在畦侧播种,播种前浇大水,第2天每隔25 cm点播3~4粒种子,为防止曝晒,播后封土堆,高2~3 cm。用种量30 kg/hm2左右,种子用多菌灵拌种,预防根腐病[4]。

3.3 田间管理

3.3.1 中耕蹲苗。出苗后及时定苗、补苗,每穴2~3株。开始正常生长直到开花结荚前,根据豇豆实际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当控制水分,这个时期不浇水,进行蹲苗,宜勤中耕保墒,促根深扎。抽蔓要及时搭架,花架为好。搭架后按逆时针方向引蔓2~3次,使植株茎蔓沿支架生长,以后让其自然生长。

3.3.2 植株調整。第一花序出现后,及时处理第一花序下侧枝(可留2~3片叶摘心促使早结果),集中营养供应,促进主蔓生长。当主蔓生长到架头时摘心,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多出侧枝,形成较多花序,提高产量[5]。

3.3.3 水肥管理。豇豆坐荚后,植株转入旺盛生长,既长茎叶,又陆续开花结荚,需水肥量增加,以促进果荚伸长和膨大,增加结荚数,并保持植株的长势。一般幼荚2~3 cm时开始浇水,结合浇水追第1次肥,可用沼液或喜耕田。结荚后保持土面湿润,每浇2次水追1次肥。同时,要防止雨后涝害。豇豆采收期长,水肥不足易造成减产。高温季节会出现伏歇,应及时防病虫、打老叶,继续浇肥水,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继续抽发花序,提高结荚率,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

3.4 病虫害防治

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始出现花蕾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600倍液+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 500倍液和10%多抗霉素500倍液1次,一是为了补充花期营养,有利于坐荚;二是避免豆荚螟、灰霉病的发生。每隔7~10 d喷施1次0.2%硼等微量元素+苦参碱+阿米西达,避免豆荚螟、蚜虫和白粉病的发生。以上2种喷药方法可交替使用,10 d左右喷1次。如有其他病虫害发生,要及时喷施低毒或无毒农药[6]。

3.5 采收

豇豆定植后40~50 d即达到始收期。一般来说,豇豆在开花后10~12 d即达到商品成熟期,可陆续采收。具体采收标准为豆荚饱满,显现品种固有的色泽,尚未“鼓豆”。采收过早,则产量低,若采收太迟,则豆荚容易老化,且豇豆落花落荚严重,采收更应及时。

4 参考文献

[1] 刘永志,关丽晶.大蒜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2):158-159.

[2] 尚涛.无公害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吉林蔬菜,2016(5):10-11.

[3] 张书锋,王志坚,胡书红,等.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5):20-22.

[4] 王光发,吴学步,符晓玲.海南豇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47-148.

[5] 刘列平,曹爱红.豇豆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1(6):21-22.

[6] 胡为,何永梅.豇豆大棚早春及秋延后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7(5):25-30.endprint

猜你喜欢

蒜薹豇豆大蒜
拔蒜薹
抽蒜薹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蒜薹供过于求 价格偏低
大蒜生长日记
An Affair to Remember
奶奶的生活小窍门
腌酸豇豆
观察日记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