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地区早春错期地膜马铃薯膜上覆土次数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18-02-26尚文艳刘海顺崔海明许志兴张新艳计博学姜淑侠周伟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铃薯产量

尚文艳+刘海顺+崔海明+许志兴+张新艳+计博学+姜淑侠+周伟健

摘要 为避免烧苗,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于2017年进行错期地膜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幼芽顶端距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厚3~4 cm,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厚3~4 cm的处理结薯层数、结薯个数、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纯收入高达50 365.1元/hm2。

关键词 马铃薯;膜上覆土;产量;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55-02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马铃薯早春冻害问题,促使马铃薯早播种、早成熟,早上市。因普通地膜存在一定的韧性,地膜覆盖栽培导致马铃薯幼芽不能自行穿破地膜,接近幼芽出土时,需要人工破膜放苗,若破膜放苗不及时,易造成马铃薯幼芽受膜内高温的危害,出现烧苗问题,甚至直接烫伤腐烂,导致出苗不全,降低产量[1-3]。若在马铃薯膜上覆盖适当厚度的土,借助土层压力,降低地膜韧性,让幼苗自行穿破地膜出土,可有效减少人工、保证出苗整齐,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4-5]。但是,马铃薯膜上覆土次数是否影响马铃薯的结薯层数及结薯个数则未见报道。为了探明覆土次数对结薯层数及结薯个数的影响,2017年特开展膜上覆土次数试验,明确地膜马铃薯膜上适宜覆土次数,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隆化县张三营镇东风村,前茬为娃娃菜,海拔350 m,年平均气温9.2 ℃,年降水量512 mm,无霜期165 d,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砂壤土,质地疏松,排灌方便,符合试验用地要求。

1.2 试验材料

马铃薯试验品种为荷兰15原种一级。种植前20~25 d,挑选出重35~70 g的小种薯,直接催芽,重70 g以上的大整薯按要求切重30~50 g、至少带1个芽眼的芽块,用草木灰拌种催芽,待芽长0.5~1.0 cm时,拣出炼芽,待幼芽转绿即可播种。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CK:膜上不覆土,破膜引苗出土,团棵期培土;处理1:膜上覆土3~4 cm厚1次,即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处理2:膜上覆土3~4 cm厚2次,即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5.2 m2(6.0 m×4.2 m)。

1.4 试验方法

采用小行距50 cm、大行距90 cm的宽窄行种植。株距20 cm,种植密度71 250株/hm2,每小区3带6行,每个小区种植180株。将绿宝土壤活化剂7.5 kg/hm2、农家肥15 t/hm2、马铃薯专用肥(25-10-15)2 250 kg/hm2,混合均匀,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2017年4月5日人工播种,播后铺设滴灌带及覆膜。待马铃薯幼芽距离面膜2~3 cm时,处理1、2人工从畦侧沟取土均匀覆盖在膜面上,厚3~4 cm,处理2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CK待马铃薯幼芽接近地表,及时破膜,引苗出土,团棵期培土。7月10日收获。田间管理同当地马铃薯田块[6]。

1.5 测定内容与方法

在生育期間,随时调查记载各相关性状,在7月10日,及时取样与收获,首先从中间2行随机选取10株样本,对各样本的单株结薯层数、结薯个数、鲜薯重、单株商品薯重(单薯重>100 g)、单株小薯重(单薯重<100 g)进行测定,再按小区收获,测定小区各类薯重。

1.6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马铃薯结薯层数与结薯个数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直接影响单株结薯层数与结薯个数,CK与处理1的单株结薯层数均为1层,单株结薯个数分别为5.4、5.9个,二者差异不显著。而处理2的单株结薯层数增加0.43层,为1.43层。其单株结薯个数最高,高达7.3个,极显著高于CK,显著高于处理1。由此说明,地膜马铃薯最好在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以提高单株结薯层数与结薯个数。

2.2 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单株鲜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及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重、单株小薯重、单株青头薯重影响较大。其中,处理2的单株鲜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多,分别为7.3、5.9个,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重最重,分别为880.0、836.5 g,小薯率最低,仅为4.94%,无青头薯;处理1较好,CK最次。由此说明,地膜马铃薯最好在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以提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单株鲜薯产量、单株商品薯产量,降低小薯率,避免青头薯。

2.3 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马铃薯鲜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小区鲜薯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处理2的小区鲜薯产量最大,高达144.0 kg,极显著高于CK与处理1,处理1的小区鲜薯产量较高,显著高于CK。由此说明,地膜马铃薯最好在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以提高鲜薯产量。

2.4 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马铃薯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小区商品薯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处理2的小区商品薯产量最大,高达136.9 kg,极显著高于CK与处理1,处理1的小区商品薯产量较高,显著高于CK。由此说明,地膜马铃薯最好在幼芽顶端距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以提高商品薯产量。endprint

2.5 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2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为50 365.1元/hm2,较CK增效24 571.46元/hm2;其次,处理1的经济效益较高,纯收入为36 282.51元/hm2,较CK增效10 488.87元/hm2。因此,早春错期地膜马铃薯以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最适宜,此时的经济效益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单株结薯层数影响不大,各处理间相差0~0.43层;但对单株结薯个数影响较大,各处理间相差0.5~1.9个,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的单株结薯个数极显著高于膜上不覆土的单株结薯个数,显著高于幼芽顶端离膜面2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的单株结薯个数,覆土的2个处理之间单株结薯个数差异不显著。膜上不同覆土次数对小区鲜薯、商品薯产量影响较大,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膜上不覆土、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显著高于膜上不覆土;同时,幼芽顶端离膜面2 cm时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为50 365.10元/hm2,高于其他2個处理。因此,在早春错期地膜马铃薯生产和推广中,在马铃薯幼芽距离膜面2 cm左右时进行膜上覆土3~4 cm厚,待幼苗高3~4 cm时,再次覆土3~4 cm厚为宜。同时,马铃薯收获后,还可以再种植一茬娃娃菜、花椰菜、甘蓝、白菜等生育期极短的作物品种,由单季种植改为双季种植,改变承德中南部县区传统单一的种植形式。

4 参考文献

[1] 黄发该.马铃薯覆膜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福建农业,2002(1):6.

[2] 杨孝楫.地膜马铃薯常见难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马铃薯,2002(1):36-37.

[3] 柳听海,荣光,李永胜,等.早春地膜马铃薯出苗不齐的原因及防止方法[J].安徽农业,2001(12):13.

[4] 杨来胜,安永学,李掌,等.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科技成果,2014(15):32.

[5] 陈建保,张祚恬,郝伯为,等.膜上覆土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4):55-57.

[6] 屈会玲,关维刚.地膜覆盖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6):46-48.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有功劳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给马铃薯“开窗”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