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年货“新三样”

2018-02-26郭梁

民生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冰箱志强鞭炮

郭梁

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买东西也不用再凭票抢购,人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财力去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10年。在这10年当中,人们经历了收入增加、家庭条件日益改善,经历了从物资匮乏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断丰富的转变。

过年,对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既有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有对传统“年文化”的坚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与人们从困难年代走出来的固有思维产生了激烈碰撞。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买东西也不用再凭票抢购,人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财力去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个时期的年货,有着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伴随着春晚,彩电逐渐走进了每个家庭;伴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水平的提高,年货市场层出叠见;伴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迸发,过年有了更多的色彩。

年货“新三样”

贯穿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人们最青睐的“特殊”年货,恐怕就是电器新三样: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往往是一家人攒了一年的钱,赶在过年之前,将自己心仪的物件搬回家,按优先顺序为:电视、电冰箱和洗衣机。电视,无疑是在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精神食粮的追求,从1983年开始,央视春晚登上了荧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会对最初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保留着足够多的回忆,在80年代中后期,家里有一台彩电,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可以说是家里大人们的“最高追求”了;其次是电冰箱,过年的吃食越来越多,电冰箱无疑解决了食物的存放问题,也就让每家的春节餐桌上有了“大鱼大肉”的保障;最后是洗衣机,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子说白了就是过年前的大扫除,拆洗一家人的衣物、被褥、窗帘等,成了多少妈妈幸福而又苦涩的回忆,春节大扫除之前将洗衣机搬回家,最高兴的无疑是各位妈妈了。

今年已经72岁的邓国兴回忆起那时候特殊的年货,说:“我记得特别清楚,1984年的时候买了12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1987年换成了14英寸的日立牌彩电;1988年买了沙发,又买了个前苏联明斯克牌的单开门冰箱;后来又置办了双缸洗衣机……印象中,这些大件基本上都是过年前买的,一方面是攒了一年的钱,添个大件改善一下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让家人在春节的时候乐和樂和。”邓国兴说他还有个特点,平时家里并不在意享受,即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了,但除了给两个儿子吃上面很舍得之外,他和他的妻子根本不舍得在个人享受上多投入一分钱。“但当时对这些电器,我都是挑着好的买,哪怕比别人多花些钱。看着孩子们在那里抢着切换电视频道,特别有成就感。一家人聚在不大的家里,其乐融融。”

80年代的年货已经开始多种多样了,凡是跟日常生活相关的,都能称得上年货。比如家里的老式暖壶看着不顺眼了,家里的大人会说:“等过年的时候换个漂亮的。”于是,年前要添置的年货就多了一项:暖壶。类似的还有很多,搪瓷洗脸盆、毛巾、毛毯、被面……

体面的春节

1985年的春节,是45岁的常振清最难忘的一个“年”。在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84年,常振清11岁,这一年祖国迎来了35岁生日,国庆节办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同样是在1984年,全国陆陆续续取消了生活日用品、食品的凭票供应制度,改革开放在进入到第6个年头之时,市场化的效应已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显现。

“我父母所在的工厂效益越来越好,工人们的工资也越来越多,在保证平日吃喝不发愁的情况下,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也终于舍得提高一下家里的‘软实力。”那年春节,常振清和他的姐姐终于第一次穿上了外面买的“新潮”衣服。

有一件新衣服,尤其是从商店里买来的新衣服,对常振清和他身边的小伙伴们来说,诱惑是非常大的。“年货有很多种,十一二岁的我们都特别盼着有件体面的新衣服,过年的时候穿出去也趾高气扬。其实我们现在也都知道,那时候父母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也挺不容易的。”常振清说。

说到年货,吃无疑还是要排在第一位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富强粉、小杂豆、花生米、食用油等等这些副食都还是限量供应,而到了80年代中期,全国陆续消了凭票采购,老百姓过年的餐桌逐渐丰富了起来,糖醋排骨、酥红的扣肉、猪下水、粉条肠子……满满当当摆上一桌,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

显然,人们的心理还没有从物资匮乏的年代中“走出来”,在80年代过年时的吃食,终究离不开那些解馋之物。条件好的家里,大人念叨的包括猪后座、大鲤鱼、带鱼、熟牛肉片、大公鸡……条件略差一些的家庭,春节必备的肉食则包括猪下水、猪头肉等等,还有诸如藕盒、排叉、炸丸子这些小食。

对自己80年代春节的记忆,38岁的苏晓欢说:“我觉得就是吃吧。感觉现在无论平时还是过年,对吃基本上提不起什么兴趣,但在我小的时候,可真是不一样。那时候感觉过年就是一个解馋的节日。”一直生活在山西一个普通县城的苏晓欢对小时候的吃,有着深刻的记忆。因为一到了冬天,白菜、萝卜、土豆几乎就是蔬菜的全部,至于其他,则只有豆腐和并不是每顿都能吃上的猪肉。

“可一到过年,各种肉食不断,尤其还能吃到一些从没吃过或很少吃的好东西,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妈妈不重样地给我们做着吃,再赶上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就更丰盛了。我觉得我们小时候,过年除了玩,就是吃了,而且真的觉得那时候吃的东西都太香了!”苏晓欢说。

男孩最看重的年货

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80年代是一个物质需求正逐渐被满足的年代,而在那个时候,传统的过年风俗依然展现着它的魅力。年前各个集市、服装鞋帽市场挤满了为自己为家人添置过年新衣的滚滚人群,烟花鞭炮柜台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李志强至今都认为,30多年前的春节是最难以从他记忆中抹去的。“我记得特别清楚,是1986年春节,那时候我二年级。七八岁正是男孩最贪玩的年龄,我记得我爸特别惯着我们哥儿俩,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家买鞭炮都是10块钱左右,我们家每年都得30块钱以上。到了年三十晚上放炮的时候,别人家的鞭炮两分钟就放完,我家的能放将近10分钟,看着别家孩子羡慕的眼神,心里别提多爽了。”

在李志强的记忆里,鞭炮就是他儿时最看重的年货。“那时候我们放寒假一般都是过年前两周左右,一放假我都会缠着我爸给我买鞭炮,那时候挺响的一种叫‘啄木鸟的,我们把一挂鞭拆成一个一个的,人手一根香,一盒子拆散的炮,满家属院玩,今天在人家鸡窝里放一个,明天在同学家窗户下面放一个,一帮男孩子闹得整个家属院鸡飞狗跳的。”直到有一年,自己不小心把手炸了一次,隔几天放花炮的时候又把同学的鼻子烧破,这才让李志强有些收敛。

即便已人过四十,但每到过年,李志强都喜欢站在窗边,看着城市上空此起彼伏的烟花,跟小女儿讲述30多年前自己放鞭炮的场景。可惜,10后的女儿根本不在意,只是觉得外面五颜六色的烟花好看而已。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冰箱志强鞭炮
“妙算”
学习“集合”,学什么
2017年1~8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11.63%
红鞭炮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
新鞭炮
Thrombelast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fter closed lower limb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