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融入的新型养老社区的构建研究
2018-02-26王雨冉庞淑兰
王雨冉 韦 亮 庞淑兰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目前,家庭养老一直是最常见和传统的养老模式。然而,家庭规模的缩小、平均寿命的延长、老人情感需求的多元化使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趋于弱化,尤其是目前家庭养老不能满足老年人日渐增长的娱乐需要、心理需求、自我价值需求[1]。在市区和一些城镇,一些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投入的缺口较大,机构养老的规模很难扩大[2]。因此,构建新型养老模式迫在眉睫。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社会和心理保障需求是构建新型养老社区的前提和基础[3]。家庭和社区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瑞典、英国等国家均已建立了家庭助手制度[4],日本也建立了家庭服务员制度,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这一养老模式的目的就是让老年人在受到家庭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由社区提供的更为周到的帮助及各类社会服务,而在唐山这种三线城市中,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还不多见。
本研究以唐山市市区和县城镇的65岁以上的老人为城市和县区代表,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实地走访等方法,初步阐明市区和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特征。同时针对目前养老社区中的问题,提出新型养老社区的设计理念,并借鉴国内外社区的先进经验,在养老社区的空间体系、景观设计、社区标示、个性化住宅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唐山市的市区和县城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
1.1 唐山市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现状
唐山市是一座工业化城市,经济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前列[5]。唐山市现有266个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为2.47万张[6],但相对于140万老年人养老需求还有很大空间。唐山市下辖5区10县,县城的人口在55万人~60万人之间。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滦南县65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数的11.1%。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0个,互助幸福院604个。
1.2 唐山市市区和城镇老人养老意愿
选择唐山市和滦南县410名65岁以上老人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市区老人共234人,县城老年人176人。应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既往职业,子女个数、健康情况,养老现状、养老意愿、养老方式,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对其中的93位老人以及这93位老人的子女进行养老相关问题的个人访谈。老年人访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想的养老方式、目前养老中的问题和建议;子女访谈的内容主要是目前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子女自己养老的期盼等。
1.2.1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本次调查中,76%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退休金和子女供给,7%的老人没有收入,主要依靠往年积蓄。
1.2.2老年人的养老现状
本次调查中,家居养老还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对目前养老现状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35.7%和46.2%,感觉一般的老年人占17.1%。在与子女同住意愿的调查中,47%的老年人表明愿意与子女同住,这些老年人认为晚年比较寂寞,与子女同住容易会有心里慰藉感;有53%的老年人表明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在一起不方便,没有自己的空间,自我价值不能够充分体现;此外,两代人之间生活习惯与观念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开住会比较自由不受限制。
1.2.3养老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老人及其子女的调查和访谈,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障政策框架和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对参保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率等参保的政策为基本满意。但是在具体养老问题上,老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社会融入程度较低是目前在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而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时间、工作和亲情之间的矛盾。同时大部分老人对于自身的养老没有规划。
2 “以人为本、畅通交流”的养老社区的设想
通过对410名老人的调查,我们提出基于“社会融入”的以人为本、畅通交流的养老社区的构建。
2.1 多重社交空间交互
养老社区作为老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具有方便、舒适、安全的功能,又应具有使老人融入社会、体现尊严和价值的环境。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养老社区计划将有多种社会功能的设施与养老社区进行有机融合。本次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更愿意与年轻人进行交往、与社会紧密接轨。我们借鉴位于荷兰鹿特丹的Markthal,它是一个设有228间公寓的巨大马蹄形市场和住宅综合体项目,是将住宅和社会紧密融合的典范之一。在这个市场内,有提供新鲜货品的摊位、食品店、餐厅、大型超市、酒吧、摊位楼上的咖啡厅等,不仅满足住户与外界的沟通,还可以在子女看望老人的同时进行休息娱乐,吸引年轻人来看望老人,这也成为了鹿特丹的一个名片。此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同时坐落着老年人和儿童看护中心,每周有特定时间让老人和儿童共同娱乐,使老年人从孩子那里得到社会的尊敬。
2.2 注重隐私性、安全性和尊严感
养老社区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对老人的隐私权充分注重,保留其独立的自主空间,使老年人的隐私得到充分的尊重[7]。
2.3 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并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
老年人的抵抗力及体质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完善的医疗设施也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也要积极完善养老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消除医疗的机构性标志,设置人性化的医疗室内设施[7]。
3 基于社会融入的养老社区的建筑设计
针对社会融入的“以人为本,畅通交流”的养老模式,同时参考了荷兰的鹿特丹的菜市场和住宅公寓于一体的Markthal Rotterdam的设计,提出了“人性化、个性化”养老社区的设计理念。在养老社区的具体建筑设计中,除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外,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3.1 多元的结构策划
在多重社交空间交互的理念下,空间体系设计要开放合理。我们设计的养老社区集公寓社区、市场社区、娱乐社区于一体。将这些社区集聚在玻璃透明的结构下,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养老社区体系。
3.2 便捷的标识设计
在社区的标识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楼层的可识别性、出行的安全性及社区中的无障碍设施。例如,不同社区被赋予独立的楼层和颜色;社区的屋顶花园、风景步行道以四季变幻的颜色为主。鉴于老人的视力和分辨率较差,在选择立面和各楼层颜色时考虑了多种颜色的搭配,并且在每个房间的入口处使用可识别性比较强的高纯度颜色。
3.3 完善的服务设计理念
本建筑的中间是一条长走廊,作为开放式的鲜花和蔬菜水果市场,是一个连接社区内与外的重要枢纽。这样将青年人购物与看望老人的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既加强了老年人与儿女的联系,又节约了子女的时间。此外,建筑的首层设有各式餐饮和服装店。2层为多功能厅、活动室、图书馆、老年大学、开放的幼儿、小学生和老年人活动中心。3层为健身中心。4层为社区医院,设有检验、急诊、常规门诊及病房。5层为零售中心,是邮局、银行、饮食店的集中区。6层~11层为老年公寓。所有的公共中心有序向社会开放,以达到亲情融合,社会参与的目的[9](见图1)。
3.4 个性化的住宅户型设计
住宅是老人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之一。除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和无障碍设计外[9],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是否有家人陪伴、阳光的充分利用、日常交流通畅、色彩对比等因素,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老人的需要。
总之,本研究通过对老人及其子女的访谈,提出了“以人为本,畅通交流”的养老模式。并从综合性、便利性、个性化等方面对养老社区的构想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老年人提供亲切宜人、使用方便的老年公寓。
[1] 冷 雪.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支持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3.
[2] 李 盛.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 邹芸鹂.中国老龄化时代下的新型养老社区设计模式初探[J].艺术科技,2015(2):1.
[4] 杨蓓蕾.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J].探索与争鸣,2000(12):42-44.
[5] 王 泰.由唐山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J].经济视野,2013(21):1.
[6] 刘 鹏.唐山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4(7):7-9.
[7] 罗 璇.我国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7):16.
[8] 王 庆.老年社区设计探讨——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设计[J].建筑学报,2005(4):68-72.
[9] 卢 斌.浅析服务式老年公寓与老年社区的设计要点和趋势[J].城市建筑,201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