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是关注心灵成长的温暖的教育

2018-02-26陈引琴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涵德育工作温暖

陈引琴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

长期以来,德育都是教师居于中心地位,是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是冷冰冰的,是学生失去了德育主体地位的被动地接受教育。镇原二中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周围边远山区,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学生家庭德育严重缺失。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以及日常学科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温暖德育,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健康。使孩子们能够健康阳光地成长,这其实就是教育最朴素、最原始的意义!

一、德育应该是蹲下身子的,是心灵与心灵的平等对话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人不是产品,不可能按照机器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成批量地进行。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要求孩子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漠视其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特性。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你才有能力开启孩子们紧锁的心门。要做好德育工作,我认为教师就要从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孩子们才能信其道,践其行。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多变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用一位母亲的情怀,用一位教师的责任去蹲下身子,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真诚地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我想,这将是我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努力的目标。

二、德育应该是温暖的,是心灵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

朱小蔓教授认为,“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要,实质上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四面围墙中的老师,工作辛苦琐碎,脸上的疲惫和冷漠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的教育不能缺少温度。不管多么美好的种子,在冰冷的土壤里是发不了芽的。可是,什么样的德育才算是温暖的呢?我个人认为,温暖德育就是一种和谐,用和谐的方式培养和谐的人。在温暖的教育行为中,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许多时候,德育成了孩子们眼里枯燥乏味的道理和老师冷冰冰的面孔,班主任和孩子之间似乎总是寒冬。作为班主任老师,当我身心疲惫,沮丧苦恼的时候,再看看孩子们的笑脸,我才恍然大悟,德育最不可缺失的就是温暖。“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冬日的阳光,想到蓬勃的生机。是的,那是我们为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应该保持的温度啊!

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实质就是关注个体的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需要温度。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播撒阳光,让孩子的心灵身体健康快乐地同步成长。

三、德育应该是柔软的,是对心灵成长的耐心呵护

我个人认为,德育工作也应该是柔软的,因为是关乎“人”的教育。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古希腊神话中也有“阿喀琉斯的脚踝”之说,这一点我在做德育工作中有了最深刻的体会。

小涵(化名)是我班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后精神百倍地起哄捣乱;周末回到家忙着跟父母吵架,跟妹妹打架。对于这样一个让大家头疼的孩子,我却发现了他的一个优点:毛笔书法写得特漂亮。此后在与小涵多次谈心后,他才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自己学习差、捣蛋,老师、同学和父母都不喜欢他,当然也没人欣赏他。那一刻,我的鼻子都有点发酸了!孩子只是要求一点点欣赏而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鼓励小涵协助班委会完成班级文化粉饰工作。

后来,小涵的表现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刮目相看:他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布置了教室,教室外的班级展示牌也是由他设计完成的,还有在开主题班会时的黑板设计工作也是他抢着去做!课堂上不再睡觉了,连他最不喜欢学的英语也开始认真地听讲学习了。家长开心地跟我说他的孩子终于懂事了!现在想来,我庆幸自己对这个孩子的那份坚守与不离不弃。作为班主任,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呵护孩子柔软的内心,能够使他们心存阳光,快乐地学习成长,的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们老师许多时候总是像个裁判那样早早地判定了孩子的一生。于是,一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就在老师失去耐性后被扔出了教育的圈子。可是,谁又知道,这被我们因为缺乏耐心而抛弃的孩子里也可能会有个天才呢?以人为本,耐心地呵护每一颗心灵的成长,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有所继承,勇于创新。因此,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关注心灵成长的温暖的教育,是闪耀着教师的智慧与仁爱,充盈着平等、信任和默契,是陪伴着每一颗心灵成长和绽放的德育。让爱,温暖德育,并通过德育,温暖学生的人生。同时让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陪伴每一颗心灵绽放的日子里,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吧!

[1][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小涵德育工作温暖
温暖冬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鹞子和天鹅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小景和小涵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The Keywords and Trends in IELTS Reading
温温暖暖
爱·温暖
机器人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