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被遗忘的角落也感受到阳光
——对高中校园里中等生的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2018-02-26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老师

薛 莉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中等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他们占学生群体的大多数,却常常被老师、同学忽略,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中等生这个看似平静的特殊群体,却有着复杂甚至不平衡的心理。现在,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如何更好地教育中等生,成为基础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对中等生教育问题有一些粗略的思考,恳请大家批评指教。

一、剖析中等生

(一)中等生的概念

所谓中等生,一般指班主任眼里那些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都处于一般水平,喜欢“随大流”,活动参加并不很积极的学生。他们的人数一般可以达到班级总人数的70%左右。实际上,不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中等生,各个任课老师在他们所教的学科中也有一些成绩中等,上课不扰乱课堂,但也不积极发言的中等生。所以对中等生的关注和培养不单单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各个任课老师的职责所在。

(二)中等生的特点和心理状态

“有第一名,就一定有最后一名。”当然也一定有处于中间名次的学生。成绩中等并不是中等生的重要标准,从众的心理、事事都不积极的行为表现才是中等生的关键特征。分析中等生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将中等生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求稳从众型

可能受“锋芒太露会吃亏”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这群中等生往往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心理。他们习惯将自己的能力隐藏起来,希望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活,他们觉得“争上游太辛苦,落下游挨批评,中游最舒服”,“随大流”是这群中等生的显著特征。

2.求实苦读型

这种类型的中等生往往受到“只有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的思想影响,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两耳不闻窗外事”,各种活动都不积极参加,上课虽认真听讲,但并不积极发言。无论学习成绩是不是很突出,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心里总留不下深刻影响,成为“默默无闻”的中等生。

3.优越松散型

这种类型的中等生在我们的学校中人数并不多,但很典型。他们来自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的生活也不用发愁,所以他们对许多事包括学习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进取心,行为松散,得过且过。

4.失落消极型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时代都经历过挫折,有些学生能积极面对困难,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断地取得进步;有些学生却被挫折打倒,此后就消极地对待学习,变成消沉悲观的中等生。

(三)中等生的形成因素

中等生不是天生的,他们的形成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许多外部教育的因素。

1.性格等自身原因

中等生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不善于将自己的特点展现出来,常常会让人感觉此人平庸,失去了关注的目光。再加上这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也的确能力平平,更是无法吸引别人的注意。

2.家庭教育的结果

许多中等生生活在普通平凡但很温馨的小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着工作,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这样,有些学生就潜移默化地觉得在学校里虽然默默无闻,但能安安稳稳地过完自己的中学生活就好。而有些家庭从小教育孩子不要强出头,只要将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甚至限制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也使一些学生加入到中等生行列。

3.学校教育的促成

在升学率和学生数的压力下,许多班主任无暇顾及中间层次的学生,促成了这些学生成为中等生。当前,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较出名的中学往往学生的人数更多,像笔者所在的一所普通高中,一个班学生人数一般在55人以上。这些学生虽然整体素质不错,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各方面都很好,做事积极,成为老师好帮手的优等生;也有调皮,常犯错误,成绩不好的差学生。好学生是升学率的重要保障,差学生常常拖累班级成绩,损坏班级荣誉,所以,即使在一个班级中他们可能只有10人左右,但往往占据了班主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使班主任不得不忽略那些“乖乖”的中等生。

二、关注中等生的意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一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中等生虽然不惹事,成绩也不拖班级的后腿,但他们也需要被关注,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我们应当把他们当作可以塑造的人才来培养,这才符合科学人才观的精神。这是其一。

其二,中等生在一个班级中的比重大小是班级进步快慢的真正决定因素。“抓两头,带中间”这种传统做法对于中等生的个性发展有比较大的阻碍作用,“抓中间,促两头”才更有利于班级整体实力的提高。重视中等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方面可以消除优等生的优越感,使他们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和危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后进生树立“我也能很快进步”的信心,努力跃进成为中等生。

三、对中等生的教育

(一)端正对他们的看法,接纳和尊重中等生

中等生虽然各方面看似一般,对班级事情也好像漠不关心。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十分渴望被大家关注,也想参与班级的建设。笔者曾教一个班级,中等生有45人左右,看似对班级建设毫无热情,但通过一件事让我知道他们对班级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次,我让他们一人一天轮流将班级的情况和想法记录在“班级日志”上,结果发现,那些中等生对待这件事的认真程度胜过平时老师眼里的优秀生。他们针对班级的情况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看法和建议,这些想法很难想象是这些从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中等生提出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当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应当看到中等生隐藏起来的热情和积极性,关心和尊重中等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也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二)挖掘闪光点,帮助中等生确立奋斗目标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得到发展。”中等生虽然看似毫无突出之处,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周围的同学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老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从而树立信心,形成进取的动力,并教会他们“扬长补短”,确立奋斗目标。

(三)提供适合机会,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用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内心深处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中等生常常自己把握不住这样的机会,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具体来说,教师应多多鼓励中等生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如“每日班主任助理”、班干部轮换制、轮流组织班会课等;通过建立“中等生带后进生”等措施,使中等生得到肯定,促进他们不断进步。任课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中等生创造展示能力的大舞台,给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开展有益竞争,用期望效应促进他们发展

中等生往往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阻碍着他们的进步。所以开展适当有益的竞争,给予一定的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有利于促进中等生不断进步。

“期望效应”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美丽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力翁用真挚的爱感动上帝,赋予自己所深爱的一尊少女塑像以生命的奇迹,千百年来它一直告诉人们,期望可以创造奇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用实验证明: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创造奇迹,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最佳、最迅速的发展,教育学上称为“期望效应”或“暗含期望效应”。中等生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被忽视,如果教师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对中等生个体的期望,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这也会转化为动力,激励他们不断朝着期望目标前进。

(五)建立中等生档案,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等生虽然有一定的共同点,但他们也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分成不同的类型。他们不善于和老师沟通,所以需要老师积极主动地了解他们的个体情况,掌握他们形成的原因和性格特点,建立中等生档案。根据他们的不同,找到转变切入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中等生,这个看似无需管理的群体,却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当关心他们,积极培养他们,用“抓中间,促两头”的路线,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让这一被遗忘的角落也感受到关注的阳光。

[1]兰英.关于重点高中人才培养观的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4-16.

[2]丛平,吴大明.关于普通高中人才培养多元化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0(1):26-27.

[3]刘继忠.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69-70.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老师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