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018-02-26王立波
王立波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剡溪中学)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且主动地融入具体学习活动中,也才能最终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活动所具备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美术素养的显著提升呢?对此,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个人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兼具资源丰富、表现方式直接生动的特点,能给予观看者最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也正因为如此,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看者的参与、探究兴趣。基于此,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便具备了无限可能。
笔者对此感受颇为深刻。例如,在教学“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这节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了一组幻灯片:福善吉庆的天津杨柳青年画、色彩绚丽的苏州桃花坞年画、粗壮朴实的潍坊杨家埠年画、栩栩如生的立体圆雕以及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表现艺术形象的根雕、生机勃勃、呼之欲出的浮雕、憨态可掬的布老虎、精致灵巧的风筝……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过程中不时发出惊叹,纷纷被这瑰丽多彩的民间美术所折服。在此基础上,不需笔者多言,学生便能自觉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学习活动之中。这充分证明了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之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优势所在。
二、借助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纵观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对贴合自身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有着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出发,我们初中美术教师可以积极挖掘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术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标志设计”这节内容涉及到标志的概念、功能、种类、构成形式等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通常都是将其概念或者定义一股脑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迷,实际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在苦苦探索的基础上,笔者将该节知识的内容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反响异常良好。如,针对于“标志的分类”,笔者就进行了如下的生活化讲解:国家标志,像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团体标志,像中国共青团的团徽;商品标志,像李宁牌商标、奥迪汽车标志;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像公安机关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红十字会的卫生标志……笔者所列举的这些典型标志都是初中阶段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对其普遍有着深刻的认知及印象。借助这些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意识到了美术并不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与自己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维持。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已有实际生活经验所开展的美术教学,还使得学生真正形成了对“标志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深刻认知,实乃一举两得之效。
三、借助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总是格外关注教师这一频繁接触群体对自己的评估。来自教师群体的积极、肯定性评价总能使得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并能以此为基础更加踊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鉴于此,我们初中美术教师可借助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在学习了“标志设计”这节内容之后,笔者便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以“我的班级”为主题的班级标志。凭借小组的集体智慧,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作业。面对出色的学生小组作品,笔者不吝啬表扬,给予了他们积极的正面肯定———“形象简练概括,信息表达明确,且采用了不同的手法进行表达,老师真高兴,你们竟然完成了如此出色的作品。”但同时,面对学生小组不甚理想的作品,笔者也并没有一味指责,而是在肯定其优势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标志特色鲜明,造型独特,但颜色却略显杂乱,相信大家经过合理调整,肯定会得出更加完美的作品。”……如此一来,不同的学生小组都能得到来自笔者的积极肯定与激励,而这就为他们树立长远的美术自信心,并由此衍生出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充分证明了借助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可行性所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于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能仅局限于笔者上述所提到的三个方面,这就需要广大初中美术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在激发、维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获得均衡、可持续发展。
[1]唐甜.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3(31).
[2]任向华.领略艺术之美 提升创新能力: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J].中学教学参考,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