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8-02-26尹玲飞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新课改文本

尹玲飞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中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两句话充分说明创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有着前所未有的推进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是国家建设未来的生力军,教育也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任。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以语法知识为中心,即“考什么,讲什么”;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备课单纯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评价单一、固化等。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一轮英语课程标准中,教育者们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达成一致共识:外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某个程度上说,思维品质上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做一件事情、学习一门知识的效率。一般来说,思维品质主要包括系统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六个方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培养学生深入性思维

深入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人们能够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看到本质的联系以及本质之间制约的关系等。深入性思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英语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深入性思维进行培养。如今中学英语教材几乎都是以话题为主线进行编写的,每个单元的文本都是建立在相应话题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广阔的空间。英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对文本内涵进行挖掘。长此以往,学生的心智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跳出浅层思维层面,具有更强的力度。

二、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批判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反驳和质疑。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以及其他的条条框框,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教材文本承载着丰富的信息量,作者在编写的时候有时候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留下一些“疏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英语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不要让学生认为教材就是十分权威的,没有任何的“疏漏”,使学生跳出文本的束缚以及作者的思维框架。在文本信息发生的原背景下,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之中,对文本信息的合理因素以及不合理因素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身合理的、独特的对文本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对教材话题进行链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主要指学生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大脑中根据已有的概念、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的方向发散开来,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出与上一个概念有关的新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发散性思维是多侧面、多结构、多层次、多角度的,具有一定的变通性、流畅性和广度。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很多话题之间有着关联性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相互关联的话题有效整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锻炼。通过对话题内容的有效整合,学生经过大跨度的联想和思索之后,想象力会进一步增强,思维的宽度也会进一步增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不重视这一点,在教学中经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变换角度去思考,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普遍较低。

综上所述,中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期。中学英语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深入性思维,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话题进行链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李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汤群.试论新课改中学习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3(1).

猜你喜欢

批判性新课改文本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