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创新,追问
——政治教学中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

2018-02-26丰承淑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消费政治课堂教学

丰承淑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杜泽中学)

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首席专家朱明光认为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比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尤其是政治参与习惯养成对学生的品质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活动,形成人人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课堂氛围。

一、梅开二度——课堂案例巧妙运用

(一)案例选择的生活性——勾起学生参与的渴望度

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把理论生活化、浅显化、自然化。例如,在介绍消费心理时,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旅游能勾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一:

甲:我要去杭州,G20后好多人去杭州,景美、热闹……

乙:我才不跟别人一样的呢,我要去就去有个性地方的,独一无二的,新疆的沙漠挺刺激。

丙:我卡可以透支,我住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沙特王储住过。那住着多有面子呀,王者待遇!

丁:我打算多转转,货比三家呗,看哪儿的价格呀、服务啊合适就去哪儿。

上述几位同学的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和评价这些消费心理?(利、弊、态度)通过对这四位学生国庆旅游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四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的利与弊,以及我们应该坚持的态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这些消费心理?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旅游,学生或多或少有过相关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有感而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创设学生能够探索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二)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引发学生参与的关注度

案例二:

2016年9月,几张游园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引发广泛关注。醉石林的景观石上被喷上了“陈志成2016.9.1”“沧海桑田掀巨变造就嶙峋乱石山”等。案例选择的典型与否是激发学生共鸣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旅游中有代表性的不文明行为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关注,唤起学生的良知,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教学中,教师不是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价值目标,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度极为重要。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而且应该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

二、唇枪舌战——课堂活动不断创新

(一)抢红包比赛——消费欲望之展示

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学生热衷的游戏。例如,在介绍消费原则时准备若干红包(家庭的旅行建议,自己的生活费安排,今后的消费愿望等内容,压岁钱的消费计划,虚拟的消费现金),学生对未知总是保持着好奇心,对红包内的东西有种渴望解开的心理。抢红包方式的随机回答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抢到红包的同学对生活费的安排,假期的消费计划娓娓道来,没抢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晒晒自己的消费清单也成为他们的一大乐趣。

(二)抢答比赛——消费知识之比拼

通过展示游客走后垃圾成山的图片,指导学生该如何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抢答比赛。因抢答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理论:“我们要承认,若我们供给他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当事人自然会去实践其余的一切。”绿色的消费理念在消费的实践中产生,让学生在抢答中相互学习,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更能让学生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素质,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绿色生活是学生必须养成的生活品质。

(三)辩论会——消费理念之碰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应多鼓励未参加辩论的学生点评同学的观点,并分析彼此之间的优缺点。所以整个课堂紧张又活泼,学生参与的意识空前高涨。例如,对丙同学的行为“该不该住香格里拉大酒店?”进行辩论。甲方认为丙同学花费的是自己的钱与他人无关。乙方认为丙同学虽花自己的钱,但是透支的消费做法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还钱、同学关系协调等。甲方认为可以让父母经济援助。乙方认为父母的钱也是辛苦赚来,不能乱用。甲方认为我以后会还给父母,父母不管的话我可以贷款!乙方认为以后还贷还看自己的经济能力。辩论不仅体现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思维。辩论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展现自我的积极性。

三、刨根问底——课堂追问有效把握

(一)积极追问,形成人人思考的课堂氛围

在介绍消费原则时先展示外国媒体报道的中国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如温州2位游客在悉尼植物园随地小便,警察阻止时作出攻击性的动作被逮捕,并组织学生对该事件进行分析。为什么被逮捕?是国外丑化中国的小题大做,还是国人的行为不文明?让学生列举旅游消费中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并组织学生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教师积极追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对照澳大利亚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行为反观国人或自己不文明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深思:在消费时是否可以随性而为,如何理性、绿色地消费?你遇到别人的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做?教学中积极追问能促使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合理引导,展示有效生成的课堂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地整合原有的教材,调整自己设计的预案,顺水推舟,推波助澜,使学生的探索、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动力。例如,针对被逮捕的温州游客事件激发国人的爱国情绪教师要合理引导,警察的行为应该赞成还是谴责。游客的行为有无不当,是否该被逮捕?他们合理在哪里?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在参与活动中自觉形成应该如何正确消费的理性消费观念。积极的追问,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左思右想——反思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一)态度应理智,情绪要把握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知道希望到达的目标是什么,而目标就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热情,恰恰是教师急于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有很多想要告诉学生的,觉得是对他们好的,就会急切地想通过我们的课堂向学生表达,但是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情境教学之核心之情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对温州游客的遭遇教师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教师要以理智的态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回答。在国外个人的行为代表国家的形象,但是对逮捕游客的国家不能随意谩骂,理性、合法的公众参与才是我们提倡的行为,情绪高涨的公众参与有利于助推课堂气氛。

(二)主导与主体要协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不仅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思想活跃,自主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都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做到畅所欲言。哪怕过程中,部分次要问题出了一点小偏差,但只要主流是对的,教师就不要轻易打断,否则,就会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延伸至深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让其在探究中得到情感价值体验,自然而然达到政治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治课堂中不应仅仅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获得的体验,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的过程中生出的新思想、新创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的政治教学,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政治教学中适时点燃学生参与的星星之火,不断创新课堂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的电光石火,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自我,接纳他人,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人参与的万家灯火。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技大学文献出版社,2005-09.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猜你喜欢

消费政治课堂教学
国内消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40年消费流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消费ABC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