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018-02-26叶安国
叶安国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余庆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极富魅力的自然学科,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学习、被动式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他们对知识掌握得过于死板,缺乏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他们的思维也具有局限性。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我国全面实施的高考改革给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高中化学教学应该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全新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激活高中生的思维,对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要善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新知教学,充分激发高中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思维走的过程。为了在新知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完成新知探究过程。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注意问题的梯度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有梯度的问题解决过程当中逐步提高,从而逐步提升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留出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分组探讨,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例如在教学有机物结构特点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已经对甲烷空间结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让学生分组用球棍制作甲烷模型、丁烷模型,教师在学生分组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提高高中生对空间结构的认识。通过分组制作模型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合同分异构现象有了直观的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异构形式应该如何书写,并将不同写法一一列举出来。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写、漏写等问题逐一讲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师要通过分组实验激发高中生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结论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由于多数高中化学实验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还要培养他们之间的默契度,让他们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高效地完成实验探究。教师要注意选择那些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较高、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去实验室完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我就让学生分组完成。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负责具体操作,有的负责对锥形瓶中变色情况进行观察,有的负责读出滴定管的数值……实验过程中,他们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心,在分组实验探究过程中高中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师要巧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和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又可以让小组成员在团队合作当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也可以巧借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学习增添活力,形成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全面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电解质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将分组探究任务明确布置下去,让学生探究哪些有机物易溶、哪些不易溶;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都有哪些;如何区分有机物的类别等,让高中生在分组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分组探究当中更好地巩固所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当中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利用当前教学领域广泛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高中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得以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当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勇于进行新的尝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江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浅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117.
[2]张立明.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速读(中旬),2015(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