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8-02-26李志清
李志清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受到了极大挑战。随着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的渗入,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改进,同时也要求教师努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部关于新数学教学标准的要求,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协调统一的“三维”数学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突出特点。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言,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如果缺失任何一个目标均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面对这一挑战,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针对每一节数学课制定切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前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描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明确且清晰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目标,让每堂课均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每堂课上均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带着目的和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大大降低了以往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大目标的教学大纲进行细化分解,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将其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具体小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轻高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以及压力,还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茫,不知所措。同时,学生成功解出正确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深入理解数学学习的目标、目的,进而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精神努力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备课要有预见性
新课改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以,在数学备课当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课堂教学动态过程的设计,避免教学僵化,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和各项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备课时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可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悬念,引发他们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或者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等。比如讲解函数单调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学生对函数单调性定义中的任意性这一教学内容会存在很大障碍,特别是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从特殊到一般。所以,教师要有预见性,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结合初中生的认识水平讲解函数单调性。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讨论活动中来,以便他们在学习中自行发现这一认知冲突,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其规律。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发现只有两个点满足函数单调性是不可行的,再让学生去认证他们提出的观点。备课时还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练习作业,比如可设计A组和B组练习题,也可设计带*号的习题,作为学生的拓展训练,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以及学习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已不适用于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新课标也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因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重点和难点知识也较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交流中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比如对课堂上关键知识点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潜力的挖掘,不断提升其数学素质。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而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切身去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相应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认真落实新课改的重要措施,并以新课改理论为教学指导,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实践和改进,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数学,以提升学习质量,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吴迪.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