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2018-02-26蒋莉莉
蒋莉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的课堂。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达到高效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谈谈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一些收获和设想。
一、立足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行动指南。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之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处处体现的是立足学生,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具体制定学习目标时对这三个方面要全盘考虑,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备课时要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出发,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发展等方面出发。只有方向正确了,我们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二、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
教师可以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梳理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和教学重点,通过历史典故、图片资料、影视视频、诗词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去,使教与学同步,推动学生自主进入到探究、学习的状态。情境创设,既可以用于新课题的导入,也可以是所学知识间的过渡、历史事物的论证和探讨等。例如:在讲授必修2第四单元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先给出一段文字配以舒扬的音乐,大声朗诵:“一个人,一个时代,都要感谢铭记一位老人,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位伟人,他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图片——《看新疆这三十年来的喜人变化》(图片选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摄影书画作品展)。然后,随即提问:“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大屏幕投影出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这样的情境创设,把历史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浅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既符合学生由浅到深、由近及远认识事物的学习规律,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
有人曾经说过:“改革是一场心灵的战争。”那么,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一线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即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或指导者,学生由课堂的倾听者变为课堂的创造者。
1.师生互动层面:教师的高效教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教师的高效教授指的是教师在对课堂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授的内容要精、深、新。“精”指精讲重难点和疑点,使学生目标明确;“深”指的是教授内容要有深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指的是扩充的新内容、新的史学观点或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以必修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制定》一课为例,我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探究;问题①你认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的内容中哪个是核心?②有人认为“一边倒”方针不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何不中立,利用矛盾,掌握主动,你怎么看?③“一边倒”是否背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对苏联的盲从吗?④通过新中国以后的外交方针以及外国外交方针的变化,你谈谈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重新整合教材的内容,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要有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
2.生生互动层面:教师的引导与学生间的合作相结合
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三者都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是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继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高一《鸦片战争》一课时,分组让学生探究鸦片战争前中英社会发展状况,一组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出发,另一组从英国的社会背景出发,最后分别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的同时,要指出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去完善,最终完成探究目标。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很多,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变“主演”为“导演”,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主体,协调好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推动课改深入、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高效课堂体现的是一种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