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2018-02-26陈江艳
陈江艳
(乌鲁木齐市第99中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素质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终身学习化学、使用化学的理念,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再沿用传统的教师机械讲解、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练、重知识轻应用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科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化学、感悟化学、应用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想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特点,首先就是要将那些同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础点找到,并同实际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特点。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实验,会用到把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一般教师讲到此处也就停止了继续深入的探究。为了强化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可以将此知识点引入生活应用: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鸡蛋非常容易变质、变臭,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延长鸡蛋的存放时间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究出可行的策略吗?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积极开展探讨,最后得出了结论:可以将鸡蛋放置在石灰水中一段时间,鸡蛋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把鸡蛋表皮的小孔密封住了,细菌进不去,鸡蛋的保质期当然就延长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强化了化学的生活化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游戏、生活、竞赛、悬念等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中获得特定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突出教学的生活化特点。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能灭火,那么水能助燃吗?学生纷纷回答不能。这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在一个燃煤炉上,偶然之间撒上了少量清水,火苗瞬间扑出,火势旺盛了许多。这时候学生陷入了沉思,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为学生解释“水煤气”的产生及性质,引入了一氧化碳的学习。或者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播放在生活中燃煤炉取暖经常会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为了突出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深入工业区进行调查走访,查找并记录在日常的生活中、生产中存在哪些没有有效利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对水资源被浪费或污染之后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进行探讨,并提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化学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和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科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将生活情境充分融入学科教学中,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生活化特点,拉近学科教学同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
[1]罗光文.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7).
[2]吉彬.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