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2-26曾雨婷

新课程(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精神

曾雨婷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福建 邵武)

高中语文教育是弘扬精神的有效方式,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已经融入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由于这些外来的多元文化不断深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很大影响,使国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1.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以及国民的素质提升,我们更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能让国民忘了我们“文化的根”。要让新一代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的语文教育中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中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兴趣的有效阶段。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通过高中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寓意以及情感分析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从多角度领悟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的实施

1.通过古诗词为主体,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中,大多是对古人的精神、民俗、思想以及道德文化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对古诗文进行深层次的探求思想道德情怀,将融入文中的传统思想及精神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高尚情怀及爱国品质。例如,高中古诗词中的一篇《短歌行》,作者曹操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他将这种政治性的情感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抒写了作者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有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教师在教学中诗中诗人表达的坚定信念,爱国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爱国的精神。

2.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精神

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语文教学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式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古诗词比赛,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在比赛中设置古诗翻译、情感分析、诗词背诵等环节,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

3.创设课外实践阅读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课外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方式,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经典诗文及名著总结进行指点,并将文化知识与教学实践想结合,将文化转化成现实,做到传统文化与现实的统一,让学生深层次地领悟传统文化的深意。例如,教师让学生阅读名著《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思考名著内容,理解作者的寓意,并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提升文化素质以及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的,在教育方面影响深远。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强大的爱国情怀,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中,积极影响,鼓励国人不断进步。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值得学习和弘扬,也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延绵使中国不断发展起来,使得中国现代教学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潜力,形成具有丰厚传统文化气息的教育体系,因此,传统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灵魂,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有效方式。在这个多元化发展时代,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让新一代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从而更好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高中语文精神
踏青古诗词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爱古诗词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