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018-02-26廖祖权

新课程(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老师

廖祖权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广东 江门)

谈论以生为本和课程改革并非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教育要应试没错,但把教育当成应试,这就有问题。教育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强调生本、重视自主、突出能力是教育主流,这无形放大了应试的弊端。因此,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还要贯彻实践。

一、从重学业成绩转为重学习能力

受传统教育影响,大家都以成绩排前为荣,以排名引导家长教育学生,因此看重分数是常态。有不少学生通过优异成绩进入好学校,老师的确脸上有光。按分数排名总会有先后,只顾前不看后,只盯着一部分忽视另一部分甚至更多并非教育宗旨,这也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相违背。一次组织30名孩子到香港交流,派出的学生成绩都很好,可在实际交流活动中,他们的大胆自信、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并不如他们的成绩亮眼,这让我明白,好成绩与高能力并非可以画等号。为了争取高分,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练习,或许应试问题不大,可其他方面则不够理想。

有幸阅读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两本书,如“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让人很受刺激,启发我对教书育人就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1999年参加生本实验以后,在关注全体学生,追求优质教育上,观念有了全新改变。从重视学生成绩变为强调学生能力,从重视考试结果变为重视学习过程。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固本才能培元,能力提升了,学习成绩绝对不低,这种思路才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对学生取得好成绩,我很支持和乐见他们的优异表现,但更希望提高他们分数的含金量。

重视应考变为重视应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展示、讨论,鼓励发表,将课堂变成展示学习的舞台,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喜欢,在这样的课堂实践中,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然而我们忽略学才是教学的重点和最终目的。一直以来,老师把备课重点放在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过程中,而忽视备学法、备课堂随时升腾,以致老师任务式地将已备的内容“一言堂”作了讲述就完事了。以师为本的“满堂灌”课堂教学,学生没有多少参与发表意见的机会,与做中学是相违背的,自然理解不多,掌握不牢。缺少积极参与,所以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上不去。长期如此,一来孩子在课堂缺少师生或生生双向互动交流,思维得不到开放,智力得不到有效开发;二来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意识逐渐减弱,变得被动,甚至懒于学习,这绝对是教育最可怕的信号,这完全与老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我是首批课改实验者和实验老师的培训者,我明白“三维目标”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地位,教学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课堂必须从“师本”向“生本”转变,明确教为学服务,只有确立这样的基本理念,老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

基于“生本”理念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中充分“小组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是我一贯的做法。我把教材中每个单元两篇独立阅读课文分给各组同学执教,由小组上台进行教学展示。接到任务的小组相互合作,根据学习内容查找资料,设计教学,制作PPT,还有学生负责准备奖品,奖励给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学生当小老师合作备课、准备教学展示的过程就是他们自我学习的过程,老师只需在旁当听众,一是协助管理,提醒开小差的同学;二是随时发现学生教学的错漏和不足,及时纠正补充。学生教学准备充分,对课文理解到位,还给发言的同学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就这点上老师还真不如他们。

设计并有效使用《学教方案》,落实学生先学是重视学生学习的另一项举措。生本理念明确“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先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实现不教而教。为此,我组织编印了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共八册《学教方案》供学生使用,还组织录制微课,为孩子们开展先学服务,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从重视课本到打通课内外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跳不出教材,围着教材转”是通病,其原因主要是把教材弄个滚瓜烂熟,以便应考。这是一种极为粗暴和相当功利的教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成长。没有大量阅读和课外积累,学生语文无法学好,根基不牢固,语文素养也无法提高。

语文教学,老师教的虽然是内容和方法,但实际是育人的过程。我们很清楚也一直强调,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应该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基于此,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教学必须有“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课本大阅读”的勇气和魄力。

为打通课内外,在教学之前我对整册书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做了统整,罗列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供学生提前阅读,使学生通过学习一篇文章阅读更多的书籍。如教学《刷子李》一文前,我向学生推荐了《俗世奇人》;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前,我组织学生阅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地球的红飘带》;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前,组织学生阅读了《百万英镑》,这种阅读正是课改所倡导的。课堂学习我明确“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有道”的学习要求,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延伸至课外相关故事内容,进行拓展,使课外内容融入课堂中来。

打通课内外,大阅读是载体。对孩子们开展大阅读,教学应有设计,有要求,做好引导。为鼓励孩子们开展大阅读,我积极落实检查和评价。除了写读后感,可用教室宣传栏开展评比,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故事比赛、主题口语交际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邀请家长参与,这对吸引学生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大阅读中来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教学应以生为本,从重能力、重过程、重阅读入手,扎实实践,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