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8-02-26丁书霞
丁书霞
(安徽省和县第三中学,安徽 巢湖)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标准的要求也与之前不同。新课改明确要求,初中生物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学到实用而有意义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设法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主要根据相关文献和工作实践分析了现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的应对策略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生自身发展特点带来的困难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迈入初中,此时的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探索性和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同时也存在思维局限,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初中学生的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抽象能力、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存在局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易盲目自满,遇挫折时易盲目自卑、泄气。因而,在实际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中的生物现象会充满好奇,能够对其进行观察与了解,但往往过于关注表面现象,而很少去思考和探索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原理,对实验中的现象认知程度比较浅。
2.初中生物实验基本设施的问题
生物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和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家长、教育者、学生的观念一时之间也难以转换。初中生物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这使得学生、教育者都对生物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比如生物课时少,生物实验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等[1]。
3.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场景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而学生则在下面奋笔疾书记录知识要点,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状态让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依赖心理,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习只是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探索生物知识中的有趣之处。同时,生物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细胞壁、细胞膜等各种名词、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理解生物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但目前而言,生物教学仅仅是在课堂上讲授各种概念名词原理,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将只局限于理论。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1.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特点,提高试验教学示范的引领作用
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更多有效地试验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将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意义[2]。同时,适当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加强对生物现象起因的关注,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索的基本思维方向,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
2.完善生物实验室基本设施,加强对生物学习的重视
根据上述内容,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利用生物实验进行教学,将实验和理论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而现实情况缺失生物实验室基本设施不齐全,教育者、家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领导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加大对于生物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以帮助生物教学教师高效完成生物教学工作。
3.提高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生物教师,是站在生物教学第一线的人,对于生物知识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更重要的是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3]。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在快乐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