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物课改

2018-02-26

新课程(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

张 颖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甘肃 古浪)

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浪潮中,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明确“素养”内涵,把握课改方向

核心素养要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入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核心素养之所以称之为核心,它就一定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少而精的,是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素养。

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核心素养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是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对新时期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完善。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整合课程资源,明确课程“核心”

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核心素养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需要与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包括结构整合、内容整合。高中生物课程无疑是落实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一线生物教师有必要重新研究生物课程以及相近相关的其他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发掘、梳理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要素。以课程的核心要素为引领,落实课程目标,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

三、以核心指导教学,以素养参照成长

基于教学实践来思考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理解改革政策、明确改革方向。核心素养要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学科。尤其是理科学科,以往的课程实施总是偏重于知识教学,素养培养片面单一。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偏失”。生物学科的教学必然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导。核心素养更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融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或是分裂的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这就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即教育要有创造能力。因此,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其与自身的特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来实施。当然,评价学生成长自然也离不开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以科学的教育规律为载体,以精湛的教育技术为抓手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有好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如何以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组织实施等为支撑,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形成教师的教学策略。教育的方式和理念在不断变化革新,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却是不变的。生物教学也要立足科学的教育规律,要顺应学生的天性,顺应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生物教学不但要构建科学与技术、人文与交流、艺术与欣赏、健康与运动四大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还要紧抓学科整合、拓展实践活动和改进课堂教学三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精湛的教育技术融于课改的理念中,以教育者的专业技能来落实核心素养。为此,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研究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技术,并让自己不断成长以适应课改要求。

“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而体系的构建和丰富则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生物教学改革一定要利用好生物学科这一充满“生命意义”的学科,为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核心
生物多样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12话 完美生物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