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培养美术素养

2018-02-26梁锦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彩塑网络资源美术

梁锦芬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 广东肇庆 526000)

美术课的目标在于增强审美、陶冶情操;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提高美术技能,强化艺术修养。网络资源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具体来说,一方面拓宽了知识获取渠道,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培养了美术爱好;另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与此同时,网络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强化绘画技巧,提高创造能力。因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美术素养。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接下来,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1]

一、利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激发美感

高中美术教材资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各式各样的书籍、色彩鲜明的视听素材都可作为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迎合高中生的需求。而在传统教学中,受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将形形色色的素材搬入课堂辅助教学。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新媒体、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搜索、浏览一些名家画作或者美术欣赏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观看,接受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美感,提高美术学习能力。[2]

例如:在教学“织绣、玉器、漆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种类中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历史成就以及主要工艺特点,培养学生织绣、漆器、玉器的审美能力,理解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价值内涵,我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段录像,包括:玉器工艺、漆器工艺和织绣工艺。而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借助影像的色彩、画面和声音元素生动形象地学习了这三种工艺的制作原料、发展历史、产品分类等知识,同时还欣赏了美轮美奂的成品;其次,利用浏览器搜索了大量的关于这三种工艺品的展示图,和学生一起鉴赏、分析这些传统工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激发了美感,提高了自身艺术文化内涵。

二、利用网络有针对性指导,提高审美

审美是指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鉴赏。审美对于艺术而言不可或缺。因而,培养审美能力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受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化,审美能力参差不齐的限制,教师的审美工作很难开展,讲得太深,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难以理解,讲得太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食之无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审美水平。

例如:在教学“彩塑”时,学生在艺术审美上的表现良莠不齐,具体来说,就“敦煌石窟彩塑、辽代华严寺彩塑、宋代彩塑、明代彩塑和清末‘泥人张'的彩塑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回答,有的学生答得非常出彩,而有的学生则毫无头绪。根据这一情况,我利用班级网络教学平台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沟通。如学生甲,首先,我将本人的答案和一份优秀答案同时发给他,引导其对比,在参照下找出自己答题的缺陷,提升审美;其次,和学生进行视频沟通,借助具体材料,如敦煌石窟彩塑,就他的答题情况进行一一分析;最后,给学生补充彩塑相关知识并引导其修正问题答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对彩塑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利用网络个性化创作,增强创造力

艺术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老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认为创作是任务,降低了创作的积极性。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给学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创作欲望,久而久之,提高其创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现代山水画、花鸟画”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绘画技能,我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组织了“山水、花鸟画展览”活动。首先,让学生自由结组,组成一个绘画小组;其次,自由选择主题,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绘画创作;然后,将小组创作的作品上传到微信公众账号,编辑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之后,将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供大家浏览、欣赏、投票;最后,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对创作该作品的小组进行奖励。而在整个微型画展活动中,学生全情投入,极大提升了自身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网络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这一资源辅助美术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艺术眼界,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创作能力,最终形成美术素养。

猜你喜欢

彩塑网络资源美术
基于SDN的分片网络资源编排系统设计
创意美术
泥彩塑:天地之美
创意美术
汉源彩塑
创意美术
在线社交网络资源评论关系超网络演化模型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运用优质网络资源 促进数学课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