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互动
——浅析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8-02-26杨江丽
杨江丽
(山西省沁水中学校)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贴合实际,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将数学知识逐渐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的利用率,做到活学活用。
一、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影子随处可见,很多生活工具的制作原理也都是源于数学知识的,而很多数学教学工具和模型也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数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将数学教学逐渐生活化,让学生通过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逐渐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生活学科,逐渐明白数学知识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逐渐明白数学学科的真正含义,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造成学生兴趣缺失,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入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就会发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其中涉及很多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等内容,这些内容如果进行单纯的作图讲解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个立方体的纸箱、篮球和一支手电筒等,然后通过多方面的照射,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投影的形状等,然后通过光照角度的改变,观察投影的变化规律,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效果显然要比单纯的作图讲解好很多,这些常见的日常工具的利用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比如,“随机抽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个调查主题,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问卷的填写和统计得出不同年级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加以分析,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得出随机抽样的具体含义。
(二)通过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生活中能应用到数学知识的地方有很多,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观察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还要求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两者互为依托,利用生活经验总结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圆锥曲线与方程”时,涉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计算公式和方法也是比较多样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几种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如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打篮球运动,从篮球抛出去到进入篮筐的过程中,其行进的路线就是一个抛物线;滑雪场的雪道也是一个抛物线的形式;一些桥梁的形状都与抛物线相似,如西陵长江大桥等,这些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可以借助篮球运动的轨迹和抛物线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出当我们站在什么位置时投篮最容易进球,或者通过一些相关数据计算滑雪速度何时最快,这些日常运动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解释。
高中数学知识涉及面非常广,如“点、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几何与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等等,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会忽视这些知识的应用性,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相机支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灵活性制作荷叶门,利用抛物线的特性进行大桥的设计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
综上所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高中数学内容丰富多彩,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因此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实质就是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相结合,在数学中发现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论和实践良好地集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改变过去学习只为考试的应试教育理念,让数学与生活更加贴近,推进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1]张延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与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2):233-234.
[2]王瑞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