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化思维视野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究
2018-02-26周老
周 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中学)
教育源自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如同无源之水一般死气沉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健全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对初中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基于生活化思维,灵活运用基本的生活常识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引领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一、生活化思维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生活化思维视野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观点和社会认知,将课本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养成以生活化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增强其对于政治学科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生活化思维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它将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借由实际生活进行表达,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感觉中无压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交流之中,有助于其将来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二、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策略
1.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政治性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崇高而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应对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要教导学生具备理性的思维和敏锐的眼光,能够抵抗来自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产生错误的认知或采取不良的行动。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生活化思维的政治性,将与学生生活以及国家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小事件引入到课堂中来,并站在生活化思维的角度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生活化思维来感受政治学科的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述“政府职能”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中国当下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分析国家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政府是怎样发挥其职能来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时效性教学
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有的信息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有的信息却散发着不合时宜的负能量,这些都会对学生尚未成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生活化思维的时效性,将那些具有讨论意义和重大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站在生活化思维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结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政治学科的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述“碰瓷”这一频繁发生的社会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应不应该扶跌倒的老人,再结合初中政治教材相关内容,从生活中的社会舆论和政府采取的处置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乡土性教学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初中生接受教育的地点都是其出生和生活的当地,因此学生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尤为熟悉,甚至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大都来自当地生活。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生活化思维的乡土性,从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入手,结合初中政治教材相关内容,设计出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课堂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化思维对政治学科的影响。举例来说,在讲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节时,对于各地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带领东北的学生感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带领陕西的学生领略秦腔的风采、带领江苏的学生实地体验苏州园林的魅力,使学生能和谐地把握家乡传统文化与初中政治内容的平衡与融合。
4.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情趣性教学
初中政治教材内容里包含有大量的抽象性概念或者具有哲学意义的材料,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产生错误认知等现象。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生活化思维的情趣性,将现实生活中具有情趣性的事例与课本教材内容相结合,带领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深入理解政治学科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述“各国文化差异”这一节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喜闻乐见的东西入手,比如各国的饮食差异等,通过对比了解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闻,帮助其从多方面领悟各国文化差异的核心特点,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对政治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
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不仅方便于学生体验生活的魅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正确理性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应发挥出生活化思维的政治性、时效性、乡土性和情趣性,将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1]甘维青.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2]王兴宇.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12(30).
[3]丁和余.关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分析[J].华夏教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