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合作探究、检测”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6徐正江
徐正江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一、学生奠基,是上好课的前提
奠基是一种铺垫,是温习,是预习,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效的教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基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
1.课前预习是很好的奠基
课前预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中,找出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做一些标注,带到课堂上去。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比,以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预习能让学生有心理上的优势,并会转化为信心,使学习更有动力。
2.上课十分钟,教师帮助奠基
(1)奠基前如何导入: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发挥地理课的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既有用又有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奠基问题的提出:教师应在课前将奠基的问题设计好,导课后用多媒体出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快速进入回顾学习状态。
(3)奠基问题的设计:①设计的问题要基础。认真研读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基础内容。②设计的问题要有导向性。设计的问题最好能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把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激发出来,并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问题。③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与本节新课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体会到这种铺垫的价值,才能提高学生奠基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遇到不懂问题时,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沟通,各抒己见,共同解决疑惑。合作探究可以检查前面铺垫的情况,培养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1.合作探究要有明确分工
合作探究前,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要合理分工,分工应考虑优等生和后进生组合、男女生的搭配等,并制定各自的任务,让学生从课本和奠基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2.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
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要经得起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答案可以多样,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3.合作探究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组合作探究淡化了教师的作用,促使小组成员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能够为学生营造表现自我的氛围,能在小组交流中享受到自己成功的快乐,小组成员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4.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师要适当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多观察,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放手让他们独立自主探究,但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就要多关注,并给予适当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三、检测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1.检测试题要符合教学目标
在编制练习前,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熟知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达标能力要求。所选题目不能脱离目标,设计出来的练习既能覆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又能做到重点内容的突出,这样才能起到检测提高的作用。
2.了解学生学情,设计阶梯式试题
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编制检测练习时,要分层次编制,要阶梯式渐进。后进生试题要基础,优等生难度可适当加大,多设计一些中低档题目。
3.精选试题,适当变化
教师在选试题时,最好参考四到六份相关的试题,根据各班级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进行取舍,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查漏补缺,避免知识点的重复,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检测试题编好后,教师还应当提前做一下,体会一下试题的难度。
4.检测试题要控制好题量
教师在编制检测题时,题目量不要太大,要适当地留些时间,能让学生进行反思归纳。教师在让学生回答后,对于答错的学生应指出错因,提示该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审题注意点。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课堂上就必须留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消化。所以设计检测题时,一定要控制好题量,才能真正起到试金石的作用。
总之,“奠基、合作探究、检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想学、会学、乐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教学模式的创建和提出,都需要教者用心去实践、摸索和改进。教师只要有心,学生必会受益,才能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1]鲁李坊.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3(20).
[2]李远.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