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引入IB课程对民办普高特色发展的实例成果和反思
2018-02-26徐维波
徐维波
(浙江省宁波至诚学校)
一、宁波至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IB国际部建立及课程设置
我校自2008年2月与联合国教科文IB国际文凭组织接触,历时三年于2010年11月获得正式授权,成立IB国际部。IB国际部聘请美国基础教育专家Nancy Sanderson Swartz为校长,聘请14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新西兰的外籍教师任教。为此学校专门新建了外文图书馆与国际标准实验室,外文书籍、学生教材及部分教具从世界各国订购。IB学生中,除中国学生外,还有法国、瑞典、叙利亚、韩国等国学生。目前已有三个班40余名学生毕业,均获得国外大学深造机会。
IB课程体系为六个学科组围绕着三个核心,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知识精简,体现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
遵循IB课程六角形教学模式,我们开设了六组课程:第一组,中文或英语(语言与文学);第二组,英语或西班牙语(初级水平);第三组,经济学、历史;第四组,生物、化学、物理;第五组,数学;第六组,艺术、音乐或计算机、科学。要求学生完成高水平课程三门(240小时),标准水平课程三门(150小时)。
为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开设了另外三门核心课程:CAS(创造、服务、行动)课程,通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社区服务来获取生活实践经验,通过环境管理和创新举措来获得个人成长;TOK(知识理论)课程,通过不同方法(理解、情感、语言、推理等)对不同知识(科学、艺术、数学、历史等)类型进行批判性思考;EE(专题论文),根据所学科目拟定一个学习课题,进行独立、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引进IB课程后学校的发展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开放式教学模式
杜威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他的理论是: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学生要在学校里学会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
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典范,带来根本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我们也因之开设了很多与生活实践相关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国际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校已经初步构建了国际课程体系。分三条路径构建,一是IB国际部开设颁发IB文凭的IB国际高中课程,就读该课程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国外的高校;二是在普高开设学习雅思、日语、韩语等课程的国际班,就读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强化这些语言的学习,通过语言关,直接申请到相关合作大学的预科课程,他们还可以申请其他国外大学;三是普高多元国际特色选修课,就读普高的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选修课程,扩大国际化视野,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提高语言及其他能力。
(二)实践成果
1.在国际化教育元素的教育熏陶下,学生个性特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长期参加IB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自主学习、评价的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与我国教改所要求的培养学生个性与能力的理念不谋而合。全体学生拓展了国际视野,增进了国际理解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在国际化教育元素的教育熏陶下,个性特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参与,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校国际化进程中,对于国际化教育有了切实的了解与体会,在观察、学习、模仿、反思、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及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3.国际化教育元素与民族风格的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国际化与民族风格融合的环境布置,国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英语演讲,国际文化节,留学说明会,国际夏令营与国际志愿者,与法国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师生互访,与国际上多所著名大学结对,韩国学生游学中国项目,与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所有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实践,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三、实践中的反思
在普高开设多元国际课程及IB特色选修课满一年后,我们于2013年10月对参与IB特色选修课程的中外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总体来说,IB特色选修课程在普高的推广和实施,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课程本身还是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只是应试教育占去了学生的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无暇很好地吸收消化IB课程,提升自己。学生在IB课程上实际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得到的认可可能并不如他们的预期,IB的教学理念也尚未完全贯彻到全校日常的教与学、练与辅、考与评当中去。IB理念、教学目的和策略、课程设置、评价方法、教学反馈等几方面尚未完全整合到一起,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关键。
[1]高瑜.基础教育国际化实践方向探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7).
[2]周满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世界教育信息,2014(2).
[3]周满生.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J].教师教育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