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背景知识缺陷在生物学解题中的困难浅析
2018-02-26范治民
范治民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根据多年的生物学教学观察总结,我发现很多学生解答生物题的能力很不理想。除了记忆方面的问题外,学生存在解题失误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存在审题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题干和选项意思;其次,就是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欠缺以及数理化相关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第三,知识掌握不牢。
一、背景知识解题因素分析
背景知识缺陷也可以说成是知识再现失灵,就是解题时想要的背景知识失灵。出现知识失灵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不能再现知识(遗忘),不具有再现知识或是再现不正确(错误)。
1.知识误解型
就是提取了没有正确理解题型的背景知识,出现解题错误。有这么一道题: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酚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特性或功能是(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流动性D.选择透过性。这题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出错,问其原因,很多同学说是不清楚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区别是什么,这就属于没有理解二者的本质含义。还有的同学对于题干很陌生,纠结于台酚蓝到底是什么(教材没有的内容),显然这属于对生物学常识不够了解,思维也偏离了题目的方向。
2.知识遗忘型
这种情况是学生在做题时最常见的,很多学生在做完题型之后都会后悔地说:“这个题目这么简单,我当时没有想起来。”这就是以前掌握了这个知识,做题时却不能再现或是回忆了,这就是知识遗忘型。在做题时,出现提取背景知识困难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编码,造成自己在遇到一些情境问题时无法驱动正确的知识,正确编码知识其实就是给知识赋予条件,将学习到的知识给予一些背景条件等,其中赋予的条件必须要与相应的问题情境意义符合,那么这些赋予意义单位的背景知识才能在更好地遇到情境问题时被驱动,从而加以更好地使用。
3.知识缺乏型
就是指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解答该问题的背景知识能力,这势必会出现解题失误。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身上。主要原因是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几乎没学。例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繁殖世代没有系统学习就无法区分豆荚和种子的亲代子代关系;对生物的进化和分类常识不懂的话,就无法理解现代进化理论;没有系统的细胞分裂知识又何谈生物的遗传规律;又比如对植物的解剖知识不了解,当然就无法区分根尖细胞和叶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缺乏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1.思维定势因素
学生在解题时受到以往知识的干扰,还有就是对当前问题没有熟练掌握,从而出现失误。学生在遇到以往学过的知识与现在的问题表面类似,实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这时学生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据以往的解题方式回答问题。例如:“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哪个时期?A成熟期;B整体生命过程;C卵裂期;D胚胎期”,学生的错误很多都是选择了“胚胎期”,出现这个错误,多是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认知比较深刻,特别是一些关键词:“个体发育的胚胎期”“相同的细胞”等,给学生产生一些思维定势,还有就是对细胞分化的相关概念认知不透彻,造成做题时失误。
2.缺乏系统思考能力
很多学生没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多是因为没有对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立体构建,造成学生解题时无法准确使用已有的知识。很多学生一考完试都会说这样的话“感觉都不会,全蒙的”之类的。这些表明学生缺乏思维的逻辑意识,没有将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建立科学性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背景知识对解决生物学问题非常重要,加强学生生物学背景知识的掌握是解决各种生物问题的关键。另外,具有良好的背景知识能力,还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对每个知识点要有清晰认知,其次就是培养系统的思维能力。
[1]肖花.浅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0).
[2]王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方法与途径[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34.
[3]刘雪峰.品味经典 提升能力:以“酶”为背景的经典试题突破指南[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4):53-55.
[4]孙明玮.高中生物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山东省邹平县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