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节省级优质课的分析与思考
2018-02-26李冬英
李冬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桃源南路66号贺州高级中学新校区)
一、问题及背景
年广西化学优质课评比于11月23—24日在北海举行,从全省14个地级市共选拔出15位选手进行集中观摩决赛,分出一、二等奖。可以说,经过参赛选手及其背后团队一个多月的打磨,这15节课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当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水准的,也能够反映现今化学公开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样貌。笔者有机会现场学习了这15节课,现针对本次优质课比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优质课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体来看,15节课的教学设计者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创作热情,努力上出自己希望的高水平课来。课堂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积极构建基于学科基本观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等方面。
1.积极构建基于学科基本观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构建基于学科基本观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构建以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手段、思维为核心的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科基本观念是内隐于学科教材之中的,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规律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能够自觉应用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是在学生身上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素养,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应用、不断地总结、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学生学科基本观念的形成有赖于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熏陶。
本次的15节优质课,老师们都努力地用让学生最明白最容易接受的思维方式来体会化学学科基本观,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还是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体现我们的学科基本观念。
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课中,老师通过展示北海银滩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触摸水晶、玛瑙、石英等实物,让学生感受这些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物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坚硬、高熔点的物理性质、真切感受硅石的晶体态和非晶体态的存在形式。紧接着呈现了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图,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硅表面强硬的物理性质背后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结构决定性质。另外,这位老师在对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的教学中,以学生初中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作为模板,让学生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去预测陌生的二氧化硅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类比思维的方法来预测、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在潜移默化中凸显了物质的分类观,使学生形成一种用分类思想来类推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
在《苯酚》一课中,老师对苯酚物理性质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苯酚物理性质,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也变得很直观、生动。在化学性质的教学中,让学生首先找出苯酚中的两大部分即羟基和苯基,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醇羟基和苯基的性质预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迁移,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正是这些学科基本观念的渗透,使这15节优质课有别于传统的化学课堂,这些课堂都是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的理解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构建学科基本观念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2.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优质课都有严谨的教学结构设计,使得课堂板块鲜明、连接顺畅,过渡环节合理、自然、圆润,课堂教学一气呵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苯酚》一课中,设计环环相扣,在探究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时,采用很直观的模拟动画,让学生对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取代方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特别是在对苯酚弱酸性的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进行探究,每一个实验都有深刻的意义。先往苯酚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没有预期中使石蕊变红的现象,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苯酚的弱酸性埋下了伏笔。接着往苯酚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学生发现苯酚浊液变澄清,感受到了苯酚的酸性,重新树立起对苯酚酸性这种认知的自信。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推向高潮,接着往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澄清变为浑浊,学生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自然得出苯酚酸性弱于碳酸,所以就自然能够理解苯酚不能使石蕊变色的原因。再结合前面苯酚与碳酸钠的反应,自然把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的酸性强弱顺序排列出来。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很自然构建了苯酚的酸性和弱酸性。
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十全十美的教学是没有的,或多或少都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15节优质课中,有以下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课堂收尾的八股化
15节优质课的收尾几乎都是一致的,如:同学们,谁能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一节好课应该是有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好的开始,有着丰富生动教学内容的中间过程,有让人回味、引人深思的结尾。如在《醛》一课中,应该考虑怎么样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怎么样让学生透彻地去理解有机化学学习方法,怎么样去构建起醇、醛、酸一条线的思路。
2.教学情境的形式化
15节优质课,很多都是用视频或图片引入新课的,一节好课应该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引入方法。有的视频或图片很好,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对接关系,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课中,老师用一张北海银滩的图片引入新课就很贴切。但有些视频与教学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适得其反的。如利用一个有关电鱼的图片新闻引入新课,电鱼本身是违法的,老师还要用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去评价电鱼是不是很厉害,就显得很不恰当。
3.教学语言和教学组织的低龄化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像在教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说上一句,学生说下一句,或者是不断提醒学生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成熟的、严谨的、高阶的思维。
通过观摩本次优质课比赛,笔者对平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要坚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坚持基于学科基本观念的教学,要创设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创意、学有后劲,使学生能在尽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