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反思
2018-02-26王超
王 超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很有必要,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学生反思能力培养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有关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探讨较多,并且多数探讨并未关注到策略的可操作性。为借助初中数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本文尝试分析具体策略。
一、有效预习,培养反思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首要问题。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并且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本文认为,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举措。预习,可以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在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学习才会深入,才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回顾所预习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反思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列出提纲,让学生了解这一课时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前进行了有效预习。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借助提问的方式,带领全部学生回顾提纲中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知识点,对自己的预习、学习进行了反思,达成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强化反思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并借助此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关键举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助力器”,可推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点的学习,其更可对强化学生反思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何这么说?诸多教学实践表明:反思,起源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的认同。借助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反思意识,进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反思的引导,可谓有效举措。
例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反思意识的强化奠定基础。这一课时教学前,学生已经对函数、一元一次函数等知识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已经充分利用了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函数知识知多少”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六道题目的抢答,最终成功的小组可获得奖品。这一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开展探究,鼓励反思行为
合理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重要基础。学生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很难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其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还需要一个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必须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交换彼此信息、反思自身不足,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中心对称》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效运用上述理念。为了让学生对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形成一定的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研讨,不断修正自身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最终得出了正确认知。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对自身知识理解进行反思的过程。
四、注重练习,增进反思实践
注重作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点,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是借助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反思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作业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并查缺补漏。这一过程中,错题就是集中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业练习中的错题进行集合,建立错题本,并认真反思为什么做错、哪里做错等本质问题,进而增强反思实践。
从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看来,教师一定要注重借助学生作业练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反思。例如,在进行《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概率、简单随机事件概率等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并要求没有出现错误的学生“无则加勉”。这一举措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反思实践。
总而言之,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其可借助多种策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而提升反思能力,反过来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思考如何借助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反思,进而达到预定目标。
[1]刘品武.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6(57):68.
[2]范小毛.解析新课改中学数学教学反思[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