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郭宝荣
郭宝荣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实验中学校)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项目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以合作、实践为主,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型人才。
一、项目学习的概念
项目学习,通俗的概念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预定的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而作为教学方式来说,它是指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习项目,然后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不断熟悉并掌握项目的完成过程乃至过程中每一步的要求。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项目为主线,老师作为引路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项目学习强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实践,这不仅使学生收获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项目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吸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所学的知识变成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用尤为明显,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
二、项目学习的应用
(一)确认教学目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老师首先应该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在课堂中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告知他们项目完成的条件和目标,让学生了解课堂的任务及目的。在这之后,老师也要去合理构建教学要求的项目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比如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例子是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科进行数据分析,并为其提出意见。通过项目学习,首先明确目标,对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加工,并进行判断。而操作方式为对学生的不同学科进行数学运算,并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其发展方向,并给出意见。
(二)拟定项目计划
在教学目的明确之后,项目学习的第二步便是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在制订计划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长处及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紧接着上文所提到的例子,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项目,就数据信息加工而言,项目步骤有很多:一是利用计算器去加工数据,比如使用函数去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二是通过分析其数据的变化趋向,将其用表格或者图像直观地表达出来;三是通过对图像或表格的分析,最终用报告的形式将其描述出来,并写出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项目完成之后,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修改,点明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整个项目的学习目的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实践过后,能更好地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三)小组分工合作
在明确教学目的以及项目计划之后,就要根据已经制定好的项目计划,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拥有的特点,合理分配项目,让其分组完成。比如,可以让实践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其把关,出现错误时可以及时帮其修正。基础数据处理方面同理,计算能力差的进行数据加工,而计算能力强的负责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合理分配项目,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能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两全其美。老师在学生完成项目后,可以组织同学对项目进行点评,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指出实践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三、项目学习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方式
在过去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多是单方面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学生参与性低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由于每个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从而也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越来越缺乏,最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的失败。而项目学习没有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弊端,它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意义上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锻炼着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融合各种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时常脱节,使得学生像在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这其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而项目学习在过程中关联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它的开放性使得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连接了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项目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许多弊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能更好地向社会输出实践能力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型人才。
[1]李雯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
[2]刘政.浅谈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02.
[3]李世军.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7(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