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信息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
2018-02-26金云
金 云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属于副科的范畴,故而每周只有一节课。在这短短的45分钟内,如何发挥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能体会到高中信息技术的乐趣,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在学习方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明确学习目的,然后进行优势互补来完成学习目标。
一、为学生布置开放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少,知识点较多,学生在上这门课的时候都希望得到放松,所以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强制性地教学。我在课堂上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在问题设置上保持开放性,目的是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为学生讲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用For循环语句——画函数图象》的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然后采用VB作图,将教学主题引入到课堂中。在此过程中,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注重开放性,也就是不将任务答案设置为一个标准模式,以利于学生讨论。与此同时,我将学生分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如此一来,不同分组的学生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合作,找出阅读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便于巩固学生对For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布置开放式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互相借鉴,共同总结,由此带动他们不断地学习进步,进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有效性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信息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以为课堂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抓紧时间讲知识,讲解越多越好,因为越多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越有利,所以他们对合作学习采取抵制的态度。诚然,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会导致课堂纪律有所松散,但是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教师就不要制止,而是要做一定的调节。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是一门技术的学习,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大家互相学习非常重要,也必然需要课堂讨论,所以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会为教学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我曾经有一次让学生围绕“我爱我的家乡”主题进行网站设计。由于大家所在都是一个家乡,所以需要以共同的智慧来设计我的家乡,这个时候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内,学生会明确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任务,然后共同确定好小组所需要完成的主题。紧接着,按照原先的分工,大家围绕着这个主题,运用互联网资源来展示所要策划的内容。比如,有的小组设计的网站展示了我的家乡在江南地区,并且附上了有关江南地区的人文图片与视频,而这些图片或视频的选取则是组内成员从众多素材中挑选的最好的。同学们在进行任务的时候针对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共同目的就是让小组任务完成得更好。
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正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什么,所以教师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是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众所周知,高中期间学业压力较大,作为副科的信息技术通常一周只有一节课,所以很多学生就希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缓解压力。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行为,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这个现状是普遍存在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倡导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我所扮演的是一种引导者的角色,例如,我一般在课堂上都会给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个性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进行搭配。比如,信息技术有些内容一些喜欢玩电脑游戏的男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无师自通,而一些女孩子学习起来则相对比较吃力,所以我就要求每个小组中要男女搭配起来,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在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时候,由于课本知识较多,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讲完,所以我挑重点讲,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学,然后用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学习。比如,我曾对学生许下承诺,如果小组可以顺利地学习完每个章节,剩下的时间可以上网浏览网页,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会密切地合作,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1]张亚.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5).
[2]童小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