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8-02-26郑钥洲
郑钥洲
(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实践性高,这便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累、不怕苦的实验理念和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教学的重点,然而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操作耗时耗力,实验成功率较低,甚至难以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探究题分值越来越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提升学生生物素养,教师应积极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多媒体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和表现力优势,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营建生物实验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一些知识和概念,觉得十分抽象生僻,即便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依然不明白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因未直观地自己研究生物知识,所以懵懵懂懂,实验开展过程中也不明白自己实验的出发点是什么、自己该如何操作实验。在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其凭借丰富的声光效果对生物概念进行描绘,直观形象地展现生物知识,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并明白实验对象,积极思考实验结果。
例如,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教学中,组织开展各种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结构。然而细胞较为微小,学生并未在实际生活中见到过,难以形成直观形象的细胞概念,基于此,教师可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个细胞便跳出来进行自我介绍,并充分展现了全身细胞,重点讲解了自己的喜好,在哪些情况下能够传输等。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兴致勃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物质的跨膜运输实验来探究细胞整个运输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强化了学生知识;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其知识理论,因学生事先被引入情境,所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得实验价值更明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生物实验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在讲台上开展演示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同时,演示实验学生难以全方位观察实验整个过程,对实验步骤认识不足。将多媒体融入传统教学中,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而且在PPT实验课件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点和实验步骤得以清楚了解,实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例如,在DNA、RNA在细胞中分布教学中,为了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应在课前制作一个趣味十足的实验操作动画,并在动画中展现出选择口腔上皮细胞制片→使用盐酸进行水解→冲洗涂片→细胞染色→使用显微镜整个实验操作步骤,调动学生观察兴趣;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对细胞予以染色,并借助显微镜对DNA、RNA在细胞中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使得每一位学生亲历整个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切实迎合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实验现象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学习的重要方法,然而一些实验现象属于微观,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例如,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第一步应借助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课堂讲到该细胞呈正方形,然而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常常观察到长方形。基于这一情况,应采用多媒体演示理想实验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教师应进行详细解释:长方形可能是由于区细胞被伸张。第二步应对各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对于分裂间期时DNA的复制、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转化、分裂期间DNA和染色体变化特征的认识依然处于虚拟、静态中。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思想所限制,难以找到相对应的物像,实验结果差强人意。因此,实验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动画形式,将各个时期DHA变化情况进行充分展示。然后,实验过程中再对真实实验中观察到的相对应图像进行再现,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时需要触觉、听觉、视觉等各个感官的感知,这恰好是多媒体能够演示的。基于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将多媒体同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增强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生物知识水平。
[1]巫泽清.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新课程·下旬,2017(24):116.
[2]刘良兵.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我见[J].教育:文摘版,2017(1):00081.
[3]刘玉章,董杰.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优化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7(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