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译思维法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2018-02-26颜奇戴莹
颜 奇 戴 莹
(吉首市第一中学,湖南 吉首)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直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与运用,近年来翻转课堂和慕课更是掀起了热潮。在2017年制定和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而不仅仅只满足于语法的需要。虽然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有很多弊端,但也不能完全否认翻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类似的,笔者提出翻译思维法,即将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应用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思维法并不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授课时所使用的方法,而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作为“译者”对语言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学习。
一、翻译思维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交际,其过程取决于听者或读者从译文中得到的消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翻译时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及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以容易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由此可见,翻译是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翻译过程是原语和目的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这种交际不仅包含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包括两种语言意识形态之间的传递。交际能否成功,即在交际过程中是否出现失误,这取决于两语使用者之间的语言能力是否对等。语言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也包含文化意识形态。语言知识是保证交际成功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形态是有效避免交际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保障。
笔者认为,翻译是实践的过程,而翻译思维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思维品质。而翻译思维法就是将这些思维品质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在翻译思维法的指导下,交际过程中的信息转换应当包括两个层面:第一,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即中英双语之间的互相转换;第二,语言内部之间的信息转换,即用同一语言解释该语言自身。语言的信息转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训练翻译思维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到这两点。翻译思维法的使用是为了形成翻译思维机制,这个过程是成功的保障,而成功的标准在于所形成的翻译思维机制。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翻译实践也并不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翻译,而是如何用目的语或原语准确地再现原语的信息。
因此,翻译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思维;二是在脑中形成的思维机制。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实际的语言交际,也包括在听说读写时脑海里抽象出来的信息转换过程。信息能否完整地再现,交际过程是否顺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文化意识形态。语言知识是保证语言交际的基础,而语言文化意识形态是在具体交际语境中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前提。因此,翻译思维还应包含两个维度:第一,语言知识;第二,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由此可见,翻译思维法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翻译实践,还特别重视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最终所形成的思维机制。
二、翻译思维法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可行性
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字词句篇准确理解:理解词的基本含义,理解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注意用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注意句子与上下文的衔接、段落的结构以及语篇之间的连贯,逐渐理解和认知语法,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实践,学生能将这些思维过程运用到实际交际(除了实际的语言交流过程,还包括阅读、写作等过程)当中,形成自发的“翻译思维”机制,这对语言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翻译思维法与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
1.翻译思维法与词汇运用
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往往容易“望词生义”,即词义的误解和误用,同时也难以区分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字词句应当多方面的推敲,某些单词除了词典所注解的意义和用法之外,在上下文之间还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翻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原语使用的具体文本和情景,从而推测出该词汇的意义,丰富对词汇的用法和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孤立地记忆词汇,避免出现用词不当、搭配不当,避免词汇误用。同时,准确理解一词多义,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词汇。
2.翻译思维法与阅读技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这不仅包括文章的行文结构,也包括句段之间的衔接手段,以及句子内部结构的分析和理解。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文本。理解原文原本离不开对句段和语篇的分析与理解。宏观角度而言,需要理解文章的题材结构;微观角度而言,要分析句子与上下文的连接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连贯。通过翻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和理解,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起承转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除此之外,在翻译和阅读过程中,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3.翻译思维法与语法框架
学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对语法进行整合,形成语法框架,并且对个别语法现象无法理解,缺乏系统的认识。另外,在传统的翻译法中,教师注重语法的讲解,学习过程极其单一枯燥。而在翻译思维法当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从原语语境中理解语法现象。语法是语言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从一系列的语言现象中总结而成的普遍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也应当体会到语法的“演绎”和“归纳”的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英语(原语)的语法思维,构建原语语法系统,加深学生对语法现象的认识,同时,在语境中区别相似的语法现象。
4.翻译思维法与写作训练
学生的写作往往容易出现内容空洞、逻辑混乱、用词不当等问题,导致文章在表达上“不地道”。在翻译过程中,理想的译文就像是用母语直接写作一样,看不出翻译的痕迹。所谓“痕迹”,就是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不地道”成分,这些“不地道”成分归根结底是两种语言之间在使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在翻译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索和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在使用两种语言时会主动地“消除”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写作更加“地道”,即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在翻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在写作过程中旁征博引,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写作的内容和主题。
5.翻译思维法与口语练习
在口语培养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基本的日常语言交流,还应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翻译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达法,这是语言表达的积累过程。没有语言的积累,口语表达将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深度、泛泛而谈,而口语表达是将思维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传递说话者思维观点的过程,是让听众理解的过程。翻译思维法的训练并未完全抛弃对口语的训练,而是把口语训练作为语言交际的一部分,二者互相促进。
(二)翻译思维法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探索能力
语言因新时代变化和发展而具有生命力,又因其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积累而具有厚重感。因此,语言的学习既是鲜活的,也是枯燥的。翻译思维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学生通过枯燥的翻译实践练习去探索和发现语言的生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去发现词汇的意义、语法的意义,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索和研究中学习语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升学生对语言差异的认识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英文之间意合和形合、动态和静态、主动和被动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错误百出。通过翻译思维的培养,加强了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形态差异上的认识,在构建学生语言体系的同时,建设好两种语言体系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3.加强学生对文化意识的塑造
语言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异,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语言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语言所在的文化能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同时也能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因此,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在翻译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加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对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认知。在准确表达语言的同时,避免在特殊文化语境下因语言表达不当而引起听者或目的语读者的误解与不适。
翻译思维法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之一,最关键的是要形成翻译思维机制。从理论上而言,翻译思维的培养与语言学习紧密相连,在学生的词汇、阅读、写作、语法和口语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翻译思维法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也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语言差异的认识,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塑造,使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学习更为准确和全面。将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