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负面新闻的正面宣传引导作用
2018-02-26刘永鑫
刘永鑫
(盐城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
融媒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宣传以及利益关系相互融合,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以及传播范围的最大化。负面新闻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舆论关注度。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负面新闻时应当尤为注重报道角度、表现手法和宣传引导策略,实现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
一、“融媒体”与“负面新闻”
“融媒体”是借助某一特定媒介载体,对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等多种不同特性的传播媒体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后,所形成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形式。融媒体在传播领域的突出优势在于,它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宣传以及利益关系相互融合,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以及传播范围的最大化,取得“1+1>2”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在传媒领域,负面新闻的作用不仅在于破坏、瓦解、腐蚀、煽动等消极方面,还在认识、激励、警戒、审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而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负面新闻所有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都将被放大。因此如何正确使用融媒体手段,扩大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位媒体人深入思考的。
二、融媒体时代下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
(一)认知功能
负面新闻的认知功能在于能有效提高公众对生存环境的了解度。例如,H7N9禽流感病毒的死伤相关报道发布后不免会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然而这种负面情绪也为新闻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而新闻从业者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个平台推送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对该病毒的认知,对全社会有目的性地开展病毒的预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警示功能
负面新闻不仅能让公众对犯罪事件与违法行为产生警惕心理,还能起到劝解、告诫的作用。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为例,该节目是非常典型的负面新闻报道节目。虽然《今日说法》节目会对犯罪行为以及心理进行解剖,在融媒体的放大效应之下可能产生犯罪诱导效应,但节目始终没有偏离彰显法律威严、以事实警示世人的报道原则,因而真正发挥出了负面报道的正面效应。
(三)激励功能
负面新闻往往能对大众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从消极层面来说,这类新闻可能使人产生危机紧迫感,但这种心理感受可以在适当的引导下走向积极正面,给公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以2010年的“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在经历过几次大型地震报道的洗礼之后,新闻工作者有了挖掘负面新闻中正面素材的意识,让民众了解到地震灾害在让他们失去的同时,也使他们不断接受正面激励。
三、融媒体时代下负面新闻的正面宣传引导策略
(一)营造倾向性传播
倾向性传播是指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或解释,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对事实的阐述、评论或评论性的文字传达给受众,从而达到正面宣传的作用。在营造倾向性传播时,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第一,要从正确的立场出发,从积极的方面下笔,客观报道,而不能歪曲或者编造事实,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引发受众的不满,继而严重影响受众对后续报道的接受度;第二,要通过言语加以引导,彰显文字应该具有感染力,站在受众的立场,使自己的报道倾向容易被受众接受。
(二)突出建设性报道
正所谓“有破有立”,建设性报道是指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恶化事件和局势。负面新闻可以指出社会发展或政策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妥当,不应一味指责或是煽风点火,助长大众的不满情绪,而是应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避免或杜绝该类问题。这就需要媒体发掘问题根源,讨论解决方法,给出改良建议,从而避免负面新闻的再次发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即为正面宣传引导。
(三)融入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类尊严的肯定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在负面新闻中,不应该只是冰冷的统计数字和过程描述,而应该加入作为大写的“人”,对同类的关怀与爱。媒体应该体现出对不幸和弱者遭遇的同情,而不是把负面新闻作为吸引大众眼球和注意力的摇钱树,倘若通过展示他人的不幸来为自己牟利,这与媒体的职业精神和发展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面对负面新闻,媒体应站在发展的高度,发掘人性的闪光之处,给大众树立值得学习的榜样,起到正面宣传作用。
(四)注意转化报道
根据事物普遍发展的规律,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即便是负面新闻,从辩证的角度看,也有积极之处或可取之处。在报道时,应该发掘新闻中积极的方面,或是能吸取的教训,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样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给观者以新的希望。我们无法改变已发生的负面事件,但是可以指引未来,这也是负面新闻的积极作用,媒体应该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