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舆论反转探析新闻真实性的“真”

2018-02-26张翼晖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女司机舆论受众

张翼晖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一、舆论反转的背后:被消费的事实真相

正如康德所说,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物自体,而不能接触到物自体。新闻真实也仅是相对新闻失实、虚假新闻而存在的概念。新闻真实分为具体真实、整体真实、现象真实及本质真实,任何层面的疏忽都会造成新闻的失实和受众的误读。对此,普利策从传者角度提出了六字方针——“准确、准确、准确”,拉扎斯·菲尔德从受众角度提出了——“选择、选择、选择”。而在网络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公民新闻崛起,同时,“网络传播形态打破了以往固态的新闻文本,新闻产品呈现永远未完成的液态,这样的文本形态是随时可以修改的流动版本”。[1]这样的传播生态为新闻反转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所谓舆论反转,是指面对一条新闻,一开始都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在瞬间转向,令人猝不及防。[2]当初言之凿凿的事件,在短期内发生反转,并不是网络喧嚣环境的偶然,舆论反转的背后,消费的不光是事实真相,还有媒体的公信力。

2016年11月底,不少网友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篇题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屏,从网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打赏捐款,到媒体曝光“带血营销”的事实真相,罗一笑事件持续发酵。在类似事件中,人们发现自己的善心被利用了,可能带来恶性的效果,加剧人们之间的冷漠和误解。在罗一笑事件中,媒体起到的作用是核实UGC内容背后的事实真相的作用,可以说是尽到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从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到大连小伙开房就被抓事件,再到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近年来,网友见证了多起舆论反转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以下三点共性:首先,原始媒体是新媒体,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抢占头条,备受关注;其次,事实真相随着后续信息的跟进逐渐浮出水面,公众舆论随之发生逆转;最后,专业媒体人或自媒体舆论领袖声援事实真相,并评论该事件。

二、舆论反转事件频发的成因:网络媒体的碎片化与泛娱乐化

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与接收模式,让网友处在一种“一吐为快”的网络狂欢状态,UGC内容不经核查就发出,“抢鲜”成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都使得不完整的事实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准确地捕捉事实真相,或者给予冲突双方平等的话语权,往往会失于偏颇。以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为例,开始舆论一边倒地声援女司机,声讨施暴方为“路怒症”——这与我们一贯同情弱者的刻板印象有关;但随着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当人们知道女司机曾连续多次变道造成危险驾驶时,舆论反转为要求女司机道歉。无独有偶,赚取网友同情之后道歉成了类似新闻的常态。

同时,“泛娱乐化”也是当前新闻行业中易感知的气氛。“快餐式”的用完即弃,精神家园的失守,急功近利心态的膨胀,这些普遍存在于社会中又渗透到新闻行业中的现象,无疑使本就有些“浮光掠影”特质的新闻更加无足轻重。“泛娱乐化”不仅妨碍新闻事业朝着严谨、客观、公正等方向进一步发展,于民族意识的觉醒而言也是贻害无穷的。娱乐应适度,因为无度导致的狂欢是短暂的一叶障目式的繁茂,难掩的是深刻思想的荒芜枯槁。

“上帝偏爱那些让人发笑的人”,适度娱乐有益身心,过度娱乐贻害无穷。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说为了突出新闻的戏剧性而在细节上失真是可以忍受的,那么当新闻在本质上失实,甚至达到混淆视听的地步时,则是不容原谅的。在《泛众传播视域下的新闻真实》一文中,陈力丹教授提到,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宽待事件发生之初新闻多元、真假混杂的状态。[3]泛众传播时代,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一则新闻的炮制和分析的过程中,这也为舆论反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离查明事实真相也更进一步。

三、减少舆论反转的发生:多方信息印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新闻失实的严重性,包括“二次伤害”,即如果新闻人接受了公众的信托却没能如实反映事实,会对受众造成包括思想上的错误认知和错误认知下的错误行动这双重伤害。

频发的舆论反转除了容易造成网络暴力,还有损媒体的公信力,令主流媒体蒙羞,尤其当主流媒体不加核实地转发UGC内容时,其遭受舆论反转带来的压力会大大提高。对此,主流媒体应当对UGC新闻进行多方的信息印证,建立层层过滤的用稿制度。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应迅速作出判断,把握舆情走向,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在以分秒计时发布新闻的时代,主流媒体相较网络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客观、理性地分析新闻事件,将新闻真相与深入思考展现给受众。[4]

同时,健全信息来源渠道,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建立新闻传播的良性循环机制是有效减少舆论反转的对策之一,这能使新闻传播更加有理、有据、有节。

媒体应适时调整传播策略,营造舆论新格局,警惕“标签化”的信息处理方式,防止刻板印象所导致的新闻失实和舆论偏颇,争取给予冲突双方平等的话语权,在新闻热炒中坚持冷思考,坚守新闻人的职业道德素养,追踪新闻事实的最新进展,“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反转”。

从新闻的两个价值体系的统一与对立来看,事实终究会检验新闻事实,检验传者,刻意压制抵不过渴求真相的舆论压力。公众纵然置身于麦克·卢汉所言的“虚拟世界”中,也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世界动态的,凭借人际传播,公众可以获取直观信息,虽有限却可信。而拉瓦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论”更是一扫“枪弹论”“靶子论”与“皮下注射论”下受众被动接收、毫无反抗余力,甚至动弹不得的阴霾。奥斯古德·施拉姆在“循环模式”的阐释中同样强调了受众可以作出反馈与选择,这个新闻传播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随着理论层面的受众地位的提升以及受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受众成为舆论监督者之一,新闻失实失去的不单是客观报道,也可能是受众的公信。后果之严重性从另一个角度也是一种警觉和鞭策,敦促新闻真实朝着无底洞的“底”一路纵深下去,推动行业的自觉自律。

[1]陈力丹,胡杨,刘晓阳.互联网条件下“新闻”的延展[J].新闻与写作,2016(05):49-53.

[2]崔逾瑜,匡志达.“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J].学术百家,2015(10):16-18.

[3]陈力丹,孙龙飞,邝西曦.泛众传播视域下的新闻真实[J].新闻与写作,2016(03):51-55.

[4]韩旭.探析网络“舆论反转”现象出现的成因及对策——以“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为例[J].西部学刊,2016(04):24-28.

猜你喜欢

女司机舆论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跟女司机打赌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温馨提醒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