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2-26福建省沙县高砂中心小学黄裕义

学苑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

福建省沙县高砂中心小学 黄裕义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跟随时代一起快速发展,素质教育也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语文学科,对一个人的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与世界之间的重要纽带,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核心素养,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探究思考。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概述

1.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能直接反映出他的素养,现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程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现在的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的是人格培养。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教育,会影响到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自己的三观也会初步形成,语文学习能直观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进而促使学生对世界深度认识。

2.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改重点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老师要及时改变教育理念,在教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其了解自己进而了解社会。老师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教学。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交流,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为了跟随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身作则,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同学明白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3.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中提到的可信素养的培养已经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依然避免不了出现问题。比如一些老师不能正确的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性质,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以前提出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情感教学不够重视,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出现偏差。再就是新的改革目标跟一些老师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出入,老师不能理解其重要程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拖延的现象,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能完全落实。最后面对新的改革,老师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感觉力不从心,在前期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教学,耗时费力还没有明显的效果,下文也根据这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

1.提倡多元教学。

师生关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也能体现出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的明显差异。一个人记忆力发展最好的时期就是小学时期,我们的语文课程许多文章都需要背诵,比如一些古诗词,一些语句优美的句子。我们熟知,语文学习就是读书识字的过程,以此引申出演讲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表现方式。识字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看世界的第一步。课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进行不同的教学。

2.重视个性差异。

小学生看待问题大多是单一的,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家庭会导致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适当的对学生提出表扬,也会给学生的信心带来极大的鼓舞。在学习《无言的父爱》时,老师可以用更新颖的角度对学生提问“你觉得文章中的父爱是什么样的?”“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爱是什么样的?”通过多角度的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身情况深度思考进而做出行动。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也深层次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3.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培养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初时期,为了不局限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现在小学语文的侧重点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通过学习唐诗宋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如《张海迪》《詹天佑》等,体会到名人身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提倡学生多阅读课本以外的知识,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见识到不同的世界,阅读国内外经典小说,可以看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学习到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

4.重视学习热情。

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参与感有成就感,进一步爱上学习。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应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状态,这就要求老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良好地引导,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习惯做好铺垫。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使人成长,好奇会引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这类的中国神话故事时,学生普遍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听课时也专心致志。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网络搜索资料,查找中国神话故事,一个小组准备一篇,在课上进行演讲。演讲带给学生的好处是全方位的,考察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中提到的六大要素之一是学习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会让一个人获益终生。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能力,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初步的知识学习。而解决课本以外的问题,就需要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因为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不具备普适性,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助其发现合适的学习技巧。在生活中运用到语文知识的地方是多种多样的,它会涉及到交际表达能力,课外的阅读能力,写作的能力等。比如我们在学习《清明上河图》这篇文章时,作者通过对汴京的绘画向我们展示了北宋时期的经济状况,不同阶级人的生活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进行观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眼中的城市画面。在学习中,学生会把老师作为学习榜样,老师要明白自身的影响力,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再学习。

6.锻炼运用能力。

有人说一个道理知道做不到就等于不知道,要想自身得到最大的提高就要长期坚持知行合一,把所学的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说,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尤其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教了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明显提高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实际应用。课堂上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讲知识点,几乎没有时间留给学生当堂练习,只是布置课后作业。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普遍不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透彻,这也为今后难度更高的学习埋下了隐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教学上把时间最大化的留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

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策略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三个特性,其一是文化基础,它包含了课本知识和精神建设。其二是自主发展,它体现在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学习能力。其三是社会参与,它体现在学生对社会是否有责任感,目前的教育理念是,以长期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行这个政策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非常重要,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人文素养的教育。人常说三岁看一生,简单来讲,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会在幼时发展成型从而影响一生,可见其重要程度。老师要帮助学生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需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以调整。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