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策略
2018-02-26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张润魁
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张润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一样,是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一种学习理论。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错误或片面地运用这种理论知识开展教学,结果适得其反,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加以运用和实践就成为了本文探析的重点。
一、正确认识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一套关于心理学的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是在教育教学事业中应用和讨论的教学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以及主动认知的主体。即学生是自由发展的个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到的知识与他们个人能力息息相关,教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将这种能力落实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来。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氛围,即在当下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情景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个探索,因此学习本身需要在一定的真情实景中去感受,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存在互动,两者的“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应该依照学科的特性进行适当的改善,贴合学科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探讨关于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并实际深入探究。
1.情景教学的基本设立。无论是英语写作还是语文作文写作,学生在写作中始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取材,要写什么内容,从什么方面写。而学生对于写作取材的困扰恰恰反映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的不到位让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让生活为自己提供素材。因此,首先应当设立情景,在情景中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取材兴趣,来完成英语写作的第一步。以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H ealthy eating”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录像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得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2.学习兴趣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对学习充满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往往来自于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产生点之一。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以上文中所举的例子为例,“H ealthy eating”课程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录像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搭建能够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教师可以适时地抛出问题,即运用“what can you…”“what are the people…”这样简单句式去询问学生相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生活化,以此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听力与写作的密不可分。对于高中英语写作课程来讲,听力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先放几则与课程相关的英语听力,让学生将听力中反复出现的词汇、短语等记录下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听力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短语词汇,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构成对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写作本身就是将对话变得更加丰富,用过多学习对话来完成写作,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4.用阅读与写作构建桥梁。如果说听力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前积累对话经验,为学生提供能够利用的词汇短语,那么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提供句式和基本内容。同语文作文写作一样,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不论是阅读句子还是文章,阅读的是片段还是整篇内容,只有在同类型文章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这点对于英语写作而言,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在听力教学结束后,随即发放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阅读的意义并不在于将文章读懂读透,而在于让学生主观地将两者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将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作工具运用到文章中,学习别人所运用的方式,了解别人呈现出的效果,再加以模仿,改善,最后形成自己的文章。
5.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在上文中提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了意义建构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意义建构落到实处,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英语写作中看到自己所呈现出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改进完善,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一步。这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英语写作后的总结反思的过程,当意义建构形成,实际上也是学生一次英语写作的完成,不论实际教学成果如何,对于学生而言,这都是充满宝贵经验的重要一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于学生个体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理论探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要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完成搭建学习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的桥梁。在这种基础之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