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2018-02-26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曹玲玲

学苑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布置分层基础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 曹玲玲

走在路上总能听到孩子抱怨作业多、写不完,也有家长反应说孩子作业写到很晚……但是翻看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对比学生的成绩不禁陷入沉思:学生也在努力地学习和写作业,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与其对等的收获,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反思自身,是不是作业的布置形式?

检查教案和听课中都发现教师忽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作业设计简单化和操作盲目化,有的临时抱佛脚。比如:教师授课结束后,临时选些题让学生完成,习题质量可想而知,效果也不言而喻。这是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常常不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情况,“一刀切”地布置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为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导致班内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而有的学校由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自入校时就已经存在,面向中等水平“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级分化日益加剧。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就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人多方面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发现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布置作业时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缓解这种两极分化的现状,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慎重的思考,我觉得分层布置作业更适合我们的学情。

分层布置作业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所安排的作业和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作业就是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为定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已学的知识内容等,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使作业的内容、难度、形式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努力创造条件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想更好地实施分层作业布置,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

一、将作业分为不同的类别

教师在课前要仔细研读课标,在备课时高瞻远瞩,瞻前顾后,整体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将课后作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可以以I、II、III表示这几个层次的练习。作业还尽量分开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尽量是一些基础的与上课所学相配套的书面作业,课外的可以是一些实践类型的、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小任务。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科学的分层是分层作业布置实施的首要前提,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充分了解,才能在分层时、布置作业时有的放矢。这要求我们老师从各个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等,并依据此将班级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分成三个小组。

数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到优异组(A组);数学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到争先组(B组);数学成绩较差、能力弱的学生分到奋进组(C组)。而且这三组同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一般是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家庭作业连续2次得满分或连续4次达到90分可上升为一级;但作业若连续3次低于60分,则降一级。

三、增加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学生的作业要及时快速地批阅,在评价或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应该采取分类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放松,对优生适当从严。让优生之间展开竞争,让优生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分类评价的方法,能够合理评价各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分层作业设计的效率。

尤其对于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或者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尽量采用面批,这样他们会对作业内容有鲜明印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正确理解新知,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样能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有效地订正错误,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去学好数学,只是有时候方法不对或我们给予他们的关注不够,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拥有对学生的爱与信任,重视他们,欣赏他们,能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而不是武断的“一刀切”;既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又善于对他们的潜在问题加以正确地引导,那么他们将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展现出我们想象不到的风采。

猜你喜欢

布置分层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