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8-02-26陈瑞霞
陈瑞霞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河北 邢台)
高中语文中,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它和小说、诗歌、戏剧一样,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散文中,侧重描写作者看到的事物和作者的感受,散文的语言比较优美,有深长的意境,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学生通过学习散文,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而且散文中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散文的教学并不容易,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一些老师在散文教学的时候,通过把文章的结构进行机械的分散,使用传统的方式来给学生解读散文,这样学生体会不到散文的美,对散文产生了误解,觉得散文不容易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根据散文的内容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老师教起散文来越来越散,让学生难以领会其中的神韵。
一、利用古诗词去渲染意境
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句渲染意境,我们有优秀的古诗词文化,在古诗词中有唯美的意象,能够渲染出比较凄凉的意境,古诗词寄情于景,能够很好地实现情景交融,高中语文老师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的古诗词来插入,实现情境导入,渲染课堂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提前进入老师创作的情境中,增强对散文的理解。
二、创设悬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老师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悬念,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悬念,能够让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带着疑问来听老师讲课,老师给学生设置疑问,然后创设出合理的悬念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比如说,老师在讲拿来主义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文章叫拿来主义?而为什么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没有写拿来主义呢?这就是合理地创设疑问,让学生课前预习带着疑问来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教学效率就非常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因为现在的学生视野很开阔,如果老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觉得课堂非常枯燥,相反,如果老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视频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丰富多彩。比如说老师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音乐来烘托课堂氛围,让学生提前进入老师的教学情景中,老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中的情景和文章前后的关系。比如,在著名的《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恬静的语言描写出了夜晚下荷塘优美的景色,也寄托了作者淡淡的忧伤,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荷塘月色》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文字非常优美,歌曲里有忧伤和小荷淡淡的香,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境中,烘托出课堂安静的氛围。然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荷塘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对荷塘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发挥想象,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慢慢感受语文的魅力。老师在给学生讲《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给学生播放民国时期我们国家惨淡的景象来让学生看到刘和珍君被害的悲惨场景,和作者找到共鸣。虽然学生没有生在那个时代,但是通过老师合理的创设情景,加上老师质朴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合理组织语言
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只有师生互动才能够渲染出课堂的氛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组织合适的语言,用简短、连贯、准确、清晰、得体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章中的情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使用生硬的语言,生硬的语言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比如说历代我们国家的文人墨客写秋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多作者寄情于景,写了秋天的悲伤和秋天的萧瑟。咏秋的作品并不多,而《故都的秋》就是其中的一篇。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故都的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老师运用合适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怎样另辟蹊径,一改往日的悲秋,写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抛砖引玉,合理地使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中,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