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8-02-26贾学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效果科学

贾学亮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乡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200)

小学教学期间,合理设计科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活跃其思维,为更好的开展未来学习奠定基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加强了对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构建新型的试验,可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1]。在教师课程理念及方式不断更新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但是依旧与有关规定不符。因此需要采取诸多措施,以此实现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

教师在开展课程前,将课上多项资源准备工作做好是每位教师开展教学必备的一项工序,同时也为更好的开展科学课程奠定了基础。教师教学经验、学校师资力量及专业综合素质与小学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直接关联。根据目前实际教学效果,深入研究,分析所有学生普遍存在的因素,并根据每位学生个体差异,联合教材内容,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并撰写教案,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及共性,以便每位学生可以融入到学习当中,以此实现教学目标,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效及质量[2]。例如在讲解《磁铁的两极》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将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充足,以此获取较高的教学效果。首先,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从多个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科学课程自身特点,利用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注意力,准备好小型磁铁工具,以便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其次,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正式课堂活动开展前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课前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带领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对磁铁两极变化进行观察,活跃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最后,将应急处理准备做好,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课堂活动开展期间课堂产生的异常状况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二、有效结合课内及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特点,联系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课内及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使其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合理结合课内及课外有趣的知识点,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中,联合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渗入到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其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高,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在讲解《我们关心天气》这一内容时,对于每位学生来讲,其每天都会接触到天气,而且天气变化属于自然现象,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周天气变化状况,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学期间,将天气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现实生活,设置自由发言活动,让学生以天气变化的利弊进行讨论,从而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育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为目的的一项活动,其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从诸多方面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视[3]:首先,联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搭建研究和探索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引导和开放学生学习方式及探究能力的重视;最后,将教学管理处理完善,创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探究知识替代理论知识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问题。例如在讲解《增强抗弯曲能力》这一课时,教师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讨论方式将每组学生各自的优点及特征发挥出来。分组前,由教师评估所有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明确每位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状况,然后设置相应的任务,以便学生讨论期间将各自的优点展示出来。在开展实践操作时,利用先设想然后证实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试验,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及想象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内容,从而获取理想教学效果。

四、将实际生活作为素材开展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认识有关内容,在对教学方案及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日常生活与教材的共同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小学科学教材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因此,教师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素材,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利用生活情境,发散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心里喜爱科学。例如在讲解《光与影》这一课时,在正式学习前,由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在学生抢答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手影动画,然后对动画内容进行提问。因此日常生活中影子随处可见,所以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期间,由教师提问,手影动物与实际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它只有黑色,而没有其他颜色内,在学生讨论期间则可以引入光与影的知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活动,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有效结合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根据小学生实际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育,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探索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学效果科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科学拔牙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