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小识》诸篇源流考

2018-02-26马天祥

关键词:丛报广益方志

马天祥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西藏小识》全书四卷二十篇(含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单毓年编著。[注]关于《西藏小识》是单毓年辑著而非单毓年著的问题,可参看拙文《西藏小识成书考》,《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该书专注于清末西藏形势,以振兴西藏、保卫边疆为主线,深刻阐释了西藏山川地理、宗教人文、时局态势及兴藏之策,颇多真知灼见,至今仍不失其价值和意义。但书中诸篇细细读来不免有论题重复、论点冲突、文风不一的驳杂之感。因此,将该书正文十九篇认真梳理后,与清末传统西藏方志文献及近代新兴报刊资料相参看,方才发现《西藏小识》实是清末那个由传统走向开新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质而论之,《西藏小识》这部书的产生是在面对边疆危机日渐深重的时局,借传统方志之体,载新兴时评之文。下面就对《西藏小识》各卷篇目中能够理清源流者作详细考察和陈述。

《西藏小识》卷一

《西藏险要考》当作《西藏要险考》,并非单毓年所作,该篇实出自清末地理方志学人黄沛翘辑著的《西藏图考》,且详考该篇原文,实为《西藏图考》卷二《续审隘篇》之节选。且通过对黄沛翘《西藏图考》各个版本的梳理与比对,发现各版本中《续审隘篇》题名并未出现变化,未见《西藏要险考》之题名。其实,综合清末多种文献资料来看《西藏要险考》,实是清末传统边疆地理方志与新闻报纸互动的产物。作为《续审隘篇》节选的《西藏要险考》之所以能够声名大噪,不仅得益于其行文流畅、评论深刻、见解独到,更得益于清末新兴媒体报纸的强大助力。翻检清末各大报刊文献,《西藏要险考》一文先后刊载于《选报》1902年1期、《时务汇报》1902年第11期。[注]且据《选报》1902年第1期“论说”栏目刊载《西藏要险考》一文标题下方有“录《大公报》”四字,可知该文在《大公报》亦有刊载。故单毓年编纂《西藏小识》所采用的文献来源当为报纸刊载之《西藏要险考》。

《论西藏之危》最早见于《外交报》1903年第三卷第6期中的“论说”栏目。

《译述英国与西藏交涉之历史》与清末1908年11月23号《时报》“译从栏”刊载的《英藏交涉沿革小史》实为同源之作,两者虽在语言表述上风格不同,但皆译自同一篇报道。《译述英国与西藏交涉之历史》共分为五个部分:(1)哲孟雄属英之由来及英国与不丹之关系;(2)英藏交通之由来;(3)英藏之战役;(4)噶尔噶达之条约;(5)亚东税关。而《英藏交涉沿革小史》同样也是五个部分:(1)哲孟雄隶英始末及英国与布坦、廓尔喀之关系;(2)哈斯丁与后藏大喇嘛之关系及麦卡莱之使节;(3)英藏战争;(4)噶尔噶达和平会议;(5)亚东税关。两文经过逐章逐节地认真比对,唯有少数专有名词的翻译存在区别,如《译述英国与西藏交涉之历史》第二部分主角作“哈士丁”而《英藏交涉沿革小史》第二部分作“哈斯丁”等,以及一些翻译习惯上的不同。除此之外,两篇所述之时间、人物及历史事件皆无差别。然而,此文究竟作于何人之手?经过进一步爬梳史料,发现此文实系曾亲自游历西藏、深入了解西藏地理人文并于暗中密切关注英、俄两大强国动向的日本人成田安辉所作。而这篇文章的最早刊载,还要上溯到1904年前后。该文的翻译发表分文前后两个部分。《江苏(东京)》杂志在1903年第7期“大势”栏目中最早刊载了《英国与西藏之交涉》一文,但文中只有开卷评述及“哲孟雄属英之由来及英国与布丹之关系”一节。至1904年《江苏(东京)》杂志方在第9期与第10期的合订本中刊载《英国与西藏之交涉》其余部分,终将后续的英藏交通之由来、英藏之战役、噶尔噶达条约、亚东税关四部分全部刊载完毕。

《西藏小识》卷二

《论英国经营西藏之政略》刊载于《东方杂志》1904年第6期。且据《东方杂志》所录该文标题下有“录五月二十六日《中外日报》”字样,可知该文亦刊载于《中外日报》。

《译论俄人窥藏》刊载于《外交报》1903年第三卷第26期。且据《外交报》所录该文标题下有“译日本八月二十八日《时事新闻》”字样,可知该文原版最早刊载于日本《时事新闻》1903年8月28日版,且为日文版,后经翻译方刊载于《外交报》。

《译述西藏拒绝耶教之历史》刊载于《广益丛报》1907年第136期,该篇文章被编排在政事门中的纪闻栏目下。

《论西藏大势》当作《西藏大势通论》,最早刊载于《广益丛报》1908年第172期,且《西藏小识》所载之文实为《广益丛报》刊载《西藏大势通论》之节选,单毓年将《西藏大势通论》卷首语略去。一方面卷首语与文章内容关涉不大,另一方面该卷首语还透露了文章作者信息,现将所略之文摘引如下:

近日政府以西藏为外人垂涎,有不可终日之势也。于是特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畀以重权,养以厚禄,令到藏后切实整顿。天僇生闻而叹曰:“政府此举在近日新政中尚差强人意,虽然彼其所谓整顿者,恐未必能果有合也。”不才于西藏形势,尝少役心力,不揣鄙陋,请稽之往牒,证之近情,备著为论,以为当局者告。[注]考诸清末报纸时评文章,多在正文前加以此类评骘之语,此段即为单毓年编纂《西藏小识》时所略去卷首之文段,详见《广益丛报》1908年第172期第1页。

从这则省略的材料可以发现,该篇文章的写作时间为清廷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之后,而这篇稿件的作者,恰恰是署名为“天僇生”的人。考诸晚晴报刊资料,“天僇生”乃是清末著名小说家、评论家王钟麟。这篇文章实为王钟麟针对清末弊政丛生的局面,梳理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痛陈清廷的懦弱,揭露西藏的落后,借以阐明自己振兴西藏巩固边疆的宏伟蓝图。

《整顿西藏条议》最早刊载于《广益丛报》1908年第175期,然而《西藏小识》载录之《整顿西藏条议》亦为《广益丛报》刊文之节选。详考《西藏小识》载录之文亦将卷首语略去:

二月初五、初七两日谕旨饬驻藏办事大臣赵尔丰整理西藏,将藏中所应办各事通盘筹划,详拟章程,并将前次联豫密陈西藏情形一折及张荫棠条陈一件抄给阅看。记者窃以为英藏之交涉实中国外交史上一巨案也,其发端自二十年前,至光绪二十九年而始一结果,旋为中朝所执,未得如愿,遂绵延以至今日而又一结果,平心论之……[注]此卷首语详见《广益丛报》1908年第175期第1页。考此段评语行文特征,及《整顿西藏条议》的内容,疑系仍为“天僇生”即王钟麟所作。

从这段略去的卷首语可以看出,《整顿西藏条议》仍是《广益丛报》专栏主笔针对藏政时势的评论专文。并且《西藏小识》在正文部分亦有所删削。虽然《西藏小识》所录之文与《广益丛报》同样都包含四川宜分建行省也、驻藏大臣宜总揽大权也、军政宜改练也、外交宜审慎也四个部分,但在载录时亦对与主题无甚关联的连缀语句予以省略,进而使其脱报刊时评之体,渐入地理方志之格。

《西藏小识》卷四

《上驻藏大臣治藏条陈》原题目为《治藏条陈——日本法政大学毕业生陈赞鹏上驻藏大臣稿》,该文刊载分为前后两部分:上半部分最早刊载在《北洋法政学报》1909年第95期,下半部分刊载在《北洋法政学报》1909年第96期。由于该文观照全面、条例清晰、论证有力,对于当时重整藏政有颇多补益之处,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强烈反响,故后续多家报刊亦争相转载,《东方杂志》先后在1910年第七卷第2期和第3期转载此文,并在篇首加以按语,盛赞“此条陈所言,甚有足采”。《广益丛报》同样在1909年第205期和第206期转载此文,《东方杂志》亦转载此文。略有不同的是《东方杂志》转载时将题目改为《治藏条陈(上驻藏大臣)》,而《广益丛报》则将题目改为《治藏条陈》,因此便有了后来《治藏条陈》《上驻藏大臣》等篇名。

结语

综合清末方志及报纸等文献资料可以对《西藏小识》中的若干篇目源流加以厘清。与此同时,更应当看到清末传统方志与近代新兴报业的这种交流与互动,详细考察清末西藏方志,此类现象并不少见。如黄沛翘辑著的《西藏图考》,作为其中的名篇《西藏要险考》,历数西藏山川地形之后颇具前瞻性地在英军入侵西藏之前就预言藏地防御重点当在“帕克哩—江孜”一线,该文除前文所述曾先后刊载于《大公报》《选报》《时务汇评》之外,还为《小方壶斋舆地丛抄》所收录,另外《西藏图考》全书亦被整册收录在《皇朝藩属舆地丛书》之中。因此,借探究《西藏小识》诸篇源流的同时,加之详细考察清末多方文献史料,可以一窥彼时地理方志与报纸时评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一点是整理研究清末地方志、尤其是边疆方志时所不能忽视的。

猜你喜欢

丛报广益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论《中国丛报》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大广益会玉篇》考论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三国演义》的译介——以《中国丛报》为例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