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6
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下江小学(5305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1~9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规定为“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各个年段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放任自由
主要是教师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错误认识。一是“无暇论”,认为讲读课教学任务重,挤不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二是“无用论”,认为课文中的文章已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再进行课外阅读没必要。三是“影响论”,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负担。正因为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农村中小学的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放任自由,要么没有开展的现象。
2.设备不足,有名无实
主要是图书室和阅览室。按桂教〔2015〕48号文件规定,图书“生均量”的配备标准定为“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图书复本率不超过4册”。此外,教基〔2003〕5号文件规定:“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同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批准发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文件)在对农村普通非完全小学和普通完全小学及农村普通初级中学的教学及教辅用房规定的标准中,对图书室使用面积的“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都有明确规定。其中,非完全小学图书室的“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均为4个班120人,都统一规定为1间,且每间使用面积为54。可是,从目前来看,多数学校不达标,仅以上林县为例(至2017年7月止),中学共15所(含完中),均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学生数为19,974人,图书“生均量”约35本;小学(含教学点)共191所,其中既有图书室又有阅览室的仅66所,既无图书室也无阅览室的就有125所,小学生数为29,263人,图书“生均量”约20本。各校近年来每年新增图书也不达标。以上数据表明,图书室、阅览室和图书藏量离教育行政和建设部门规定的标准差距还很大,一是面积不达标,二是现存图书中还有部分不适时或不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三是复本率超标,四是没有“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
3.指导不够,放任自由
有部分教师虽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没有针对性,而放任他们“乱读”。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没有经过教师的鉴别,因而其中就有可能掺杂着一些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籍。学生阅读后,因鉴别能力有限,反而有害而无益。同时,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也使得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4.鸠占鹊巢,挪作他用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0%的教师没有利用阅读课来指导、布置学生阅读,而是挪作他用,同时有42%的学生用课外阅读时间来应付其他科目。
二、提高认识,采取有效对策
对策一:更新观念,认识到位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和质变是有机的统一,质变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学生的阅读如果达不到起码的“量”,那么,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就不会产生“质”的飞跃。光想通过讲读课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那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新课标中规定中小学各阶段的阅读量必须要达标,不能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借口来降低标准。
对策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
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当前,作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借助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这个契机,认真履行政府兴办教育的责任,要践行“抓铁留痕,踏实有印”的工作作风,要切实兑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承诺。一是按前文所提到的有关文件规定的配置标准,增加对教育硬件的投入,切实完善农村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二是要在对现有图书进行剔旧的基础上,按 “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的规定,及时给各学校采购配齐图书;三是按“图书馆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的规定来给学校划拨经费,增购新图书。这是目前的硬性规定,也同样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来变通或降低标准。
对策三:尽心尽责,科学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是要培养兴趣。兴趣不能靠“填鸭式”来实现,要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爱上课外阅读。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从“要我读”转到“我要读”。例如,可以通过开班会、讲故事会、做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优美词句等,引导他们多读、多思、多背、多写,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是进行选择推荐。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那些适合他们的有益的篇、章、段、句。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传授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传授一些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如默读法、背诵法、精读法、快读法、摘录法、朗读法、写读书笔记法等。
四是注重效果。教师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在测验、考试中适当加入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来举一反三,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
总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坚持“三结合”,即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和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外阅读和学习活动相结合。
对策四:循规守矩,落实课时
课程表的设置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要严格按教育部教基〔2003〕5号文件的规定,“开设开足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的阅读指导课的课时,不能挪作他用,也不能“短斤缺两”,要从时间上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正常进行。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对各校督导评估的一项硬性指标。
对策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们教师理所当然要带头读,带头多读,带头多写,带头多思。教师可以读专业书籍,以此来充实和更新我们的专业知识;可以读适合中小学生的书籍,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我们在布置指导学生阅读时,才能起到引领作用,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总之,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表率。
对策六:家长配合,双管齐下
相对来说,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大多逊于城市学生。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支持学生自行购买某些有益的、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补充阅读,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其知识积累,加深其对课本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