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关键”,提升阅读对话效率
2018-02-26广西兴业县龙安镇扬前小学537800黄美枝
广西兴业县龙安镇扬前小学(537800) 黄美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对话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审视目前的课堂对话,我们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关键的是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本质,没有落实好对话的“三关键”(即倾听、理解与互动),导致课堂只剩下“热闹”。怎样抓好阅读对话的“三关键”,提高对话教学效率呢?
一、倾听是基础,借助倾听把握对话方向
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这里的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一种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这种倾听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一种呼应,既关注学生的神情心理,也要关注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有意识的倾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促进阅读对话向纵深发展。
比如,教学语文S版第十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一课,在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时,大多数学生认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三克镭”,但有两三个学生却没有发言。笔者在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立刻提问他们。他们认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居里夫人”。对此,笔者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分组辩论。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课文虽然写的是“三克镭”的故事,但主要表现的却是居里夫人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
案例中,如果没有倾听,教师也能告诉学生答案,但课堂却少了一点精彩与韵味。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从学生语言、表现乃至体态中捕获信息,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措施。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对话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真正提升。
二、理解是实质,借助理解提升对话实效
提到倾听,我们会想到评价,认为学生发言结束了,教师点评一下,对话就算已经完成。这种把对话狭义理解为倾听,或者评价,至少说是不完全的。对话固然包括评价,但是评价并不完全等于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更多是指形式,而其实质却是理解。没有理解的对话,是徒有虚名的对话,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对话。具体对话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去倾听,更要努力去理解学生的思维,为提升对话实效创造条件。
比如,语文S版第八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花儿与儿童一样……”。在对话中,有一个学生结结巴巴地说:“学生生长得快……”班上学生哄堂大笑。但是,笔者却对他表示肯定,然后补充:“你的意思是儿童与花儿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已经听懂了学生的意思,并且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对话的实效。
理解是阅读对话的实质。案例中,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理解,才会有后来对话的精彩。如果教师不主动去理解学生,那么这个学生的回答也许就是一个笑话。这不仅挫伤他学习的信心,更会影响课堂对话的效率。教师要明白,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评价。因此,在具体对话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课堂对话中,并主动去倾听、理解学生的思维与观点,从而推促阅读对话的精彩生成。
三、互动是形式,借助互动演绎对话精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对话是在理解学生表达基础上的一种师生互动。这种对话是多元的、互动的。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信息的交流一种单向的,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师生之间没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也就没有课堂的互动,因此也谈不上对话。
比如,教学语文S版第九册《十年后的礼物》这一课,笔者曾以“礼物”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考十年后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笔者再次提问:“那达格妮十年后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为什么要十年后送给她礼物呢?爱德华·格里格没有达格妮的地址,十年后又是怎样把礼物送给她呢?”连续几个来回,不仅形成了多元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演绎阅读对话的精彩。
多元对话,是需要学生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即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说。只有把这个问题吃透了,才能真正形成多元互动。而这对学生的成长,对阅读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阅读对话应该是师生进行心灵互动的平台,它需要的是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对话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