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拾级而上的登攀
——《夹竹桃》一课的教案修改及反思

2018-02-26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225002卞国湘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试教夹竹桃季羡林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225002)卞国湘

J·G.·哈兰德有这样的诗句:天堂不是一步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建好攀登的梯子,从地面直到苍穹,然后一步一步爬到顶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同样需要像这样的梯子。这次参加的扬州市“二分明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在赛前一次次的试教中,通过对教案一次次的修改,我学到了许多,悟到了不少,印象最深的是总结拓展部分的修改。

【试教时的案例呈现】

总结拓展:(1、2点略)

3.拓展:散文讲究借物抒情,其实,这篇文章是季羡林老先生原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他童年时与夹竹桃的情结。成年后,他对夹竹桃又有怎样的情怀?夹竹桃哪些地方还值得季先生留恋和回忆呢?他想借夹竹桃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我找来了原文的后半部分,请大家认真读读,想想,写写批注。(出示原文的后半部分)

4.推荐阅读

(1)课后收集并读一读季羡林先生的有关作品,你会读到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作品《黄昏》。(节选)

【赛课时的案例呈现】

总结拓展:(1、2点略)

3.季先生对待写作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篇散文《夹竹桃》便是典型的体现,正是因为有真感情在,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和对这经验的体味、思考,所以他写出来的散文才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一起来看看“作家卡片”,你会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出示书后“作家卡片”内容)

4.推荐阅读

(1)课后建议大家收集并读一读季羡林先生的有关作品,你会感受到季先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悟到生命的力量。

(2)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作品《季羡林散文集》。(出示书封面)

【教后反思】

在这一次试教后的评课中,听课教师们都一致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试教时,每每让学生读拓展的《夹竹桃》后半部分内容时,总觉得有点别扭,总觉得与本堂课的整体风格有点格格不入,学生也只是草草浏览文章,并无更深的感触,没有更大的教学价值。其实,在执教中,我也感同身受。在有了这样的体会后,大家建议我再查查资料,了解季先生写这部分内容的意图是什么。于是,我又进一步搜集资料,知道了季先生是在1962年写的这篇散文,第二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上。散文的后半部分写缅甸的夹竹桃,写了它的象征意义,这都是他的真实经验和感觉。因为季先生在1959年作为民间外交的使者,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50周年研究大会。所以散文的后半部分写了夹竹桃象征了中缅人民的友谊,这多了一点政治色彩,因此文学评论家认为散文的前半部分是中年人对童年的回忆,是朝花夕拾,写得最为独特,最美,最生动。

由此,我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将搜集到的另一点资料即季先生对待写作的一段话让学生学习,从而向学生渗透一个写作的价值取向观点,让学生知道写作要想写好,一点都不难。只要你有真感情在,有真切的体验与思考,只要是真情流露,就一定能打动人、感动人。就像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一样,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例文。再推而广之,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季先生写的散文集,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践证明,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设计也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心理特点。虽然赛课前后的教学设计中,我都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但最终选择的总结拓展部分的内容更适合学生,更易于学生接受,因为学生才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应该站在课堂中央。

通过一个多月的磨课,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研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在文化底蕴、教学理论、实际操作这三个层面上多作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厚重,让自己的教学理论更广博,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有文学的味道,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深刻的文本解读与精当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实际教学就一定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试教夹竹桃季羡林
一支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我的书斋
听雨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咪咪(节选)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