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
——儿童绘本阅读的有效途径
2018-02-26江苏宜兴市邮堂小学214200宋小宝
江苏宜兴市邮堂小学(214200) 宋小宝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但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对书面文字理解能力不够,不能完全进行自主阅读,因而开展师生共读是绘本阅读的有效途径。师生共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读法,读出故事情境
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学生们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对应着故事情节,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可进行相应的变化,但又不可用过于夸张的表情,因为这样容易使学生只关注教师的表演而忽略了对图画的欣赏。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情节,教师可以用一些口语来加以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逃家小兔》中天真的小兔跟妈妈说“我要逃跑”,它说了各种逃跑方案:变成鱼、石头、花、鸟、船、空中飞人、小男孩。朗读时,我们可以用上不同语气、不同语速来表达小兔子的调皮、可爱。但不主张改“台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师的语言、情感和人生体验传递给学生。
二、引导读图,读出绘画语言
绘本有两个语言世界,一个是文字,一个是图画。在需要文字的场合,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当图画无法表现内容时,才需要用文字来讲述。很多大人习惯于指着文字给孩子读书,这是读绘本的误区。因为绘本里的画不单是用来欣赏的,还是另外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孩子从小掌握绘画语言,就是要让他们养成阅读图画、通过图画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习惯。
给低年级学生读绘本,可以采用“我问你答”的方式来读图,让他们自己描述故事,寻找答案:这是什么季节?这是在什么地方?这是早上还是下午?为什么?他们会详细地描述出图画上的内容,会从图画上读到很多的东西。
比如,绘本《我想去看海》的图画很精彩,在卡梅拉拒绝下蛋的那幅图中,可指导学生观察小母鸡们的各种表情、神态、状态、动作,从而读出它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小鸡有的在用劲下蛋,有的在捧着蛋交谈,有的在抱胸观看,有的在玩乐锻炼……有学生从两只小母鸡追抢一条蚯蚓中读出了小鸡们的习性,因为现实中的小鸡就有互相争抢食物的习性。学生还能从主人公踢石子的动作和愤怒的表情中猜出她就是卡梅拉。
三、关注细节,培养隐阅读力
优秀的绘本大多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和谐、完整。从细节处阅读绘本,往往能突出绘本中精彩的部分,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感受到绘本的内容。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蒲蒲兰系列”的《换一换》这本书时,第二页只有四个字:“叽叽叽叽。”我们不能只读这四个字,这样的阅读很浪费绘本的内涵。学生的人生经验还很短,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对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透过文字想象出故事中描绘的世界,甚至会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树枝上有毛毛虫,树枝上垂下一只蜘蛛,还有蜗牛在往树上爬。学生发现树的底部缠绕着一圈叶子,从中能读出蚂蚁在往树上爬,在搬着叶子。为什么后一页蜘蛛、蜗牛、毛毛虫等都没有出现?它们去哪里了呢?到第十五页的时候,有个细节:毛毛虫结茧成蛹了!这就是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还有小猪长大了,可以帮爸爸搬木头了,斧头很危险,会伤着小猪,小猪于是去找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这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细节理解“力所能及”的意思。这些师生共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隐阅读力的过程。
再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有一张地图——母鸡散步的路线图。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坊、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了出来。在阅读时,教师可以挖掘这一细节的作用,通过让学生细致地阅读地图,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整个故事内容。
当然,我们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方面,如注意选择的多样性或多元化、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拓展写话、提升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等。只有教师深入解读图画书,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学生听,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传入学生的耳中、心中,用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让学生享受到绘本阅读的美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