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花意象

2018-02-26邵莉莉

关键词:亡妻爱妻纳兰性

邵莉莉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初三大家”。纳兰词的最大特点在于“真”,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悼亡词自苏轼《江城子》及贺铸《半死桐》后,再无佳作,直至清初纳兰性德出,悼亡词又重现辉煌。学术界有很多学者对其悼亡词进行研究,例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一书中曾说:“纳兰性德不仅开拓了传统悼亡词的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淳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2]黄士吉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一文则是从表现手法角度来分析纳兰悼亡词,认为他化用李、杨爱情悲剧的典故,表达自己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3]再如宋培效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一文则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其悼亡词。[4]当代从意象角度出发,探寻纳兰词的论文共有10篇,如“月”“泪”“雨”以及“酒”等意象。而本文选取人们分析较少的花意象作为切入点,解读花意象并试图感知词人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纳兰悼亡词花意象类型

本文以张秉戍著《纳兰词笺注》版本为底本进行统计,所有引词均出自该书不再具注。据后人统计,纳兰性德现存词共348首,其中悼亡词约61首,每首悼亡词中都充满着哀感不绝的悲情,令人柔肠寸断,真切感人。正如顾贞观曾说过:“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5]纳兰悼亡词中共出现71种意象,意象的类型层出不穷。对于意象的定义,陈植锷曾在《诗歌意象论》中说:“意象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6]通俗地说意象就是借物抒情。纳兰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真”:情真、意真以及景真。正如张任政先生曾说:“先生(纳兰)之待人也以真,其所为词,亦正得一真字。”[7]唐圭璋先生也曾评价纳兰词以“真”胜:“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至深。”[8]刘大杰也说纳兰词的全部价值在其一个“真”字。因而纳兰悼亡词中也鲜明地表现出其“真”。本文将主要重点分析纳兰性德悼亡词中花的意象,从这些景物意象中表现出纳兰对妻子的情真意真。其悼亡词中出现花的意象共有19处,其中梨花出现8处,莲花出现3处,黄花(菊花)和桃花出现2处,杏花、杨花、合欢花、芙蓉出现1处。将主要选取梨花和莲花意象来探析纳兰性德悼亡词中蕴含的独特情感。

(一)孤寂梨花落

纳兰悼亡词中出现有关花的意象共有19处,而梨花意象出现8处,可见梨花在众花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再比如“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这八首悼亡词中都涉及梨花,梨花是爱妻生前最钟爱的花,也是纳兰情感世界中的爱情花。梨花柔弱纤细之态,就如爱妻身形,而词中的“梨花影”就如同妻子的身影,时刻陪伴着自己。纳兰与爱妻婚后三年爱妻就离开人世,空留下纳兰一人在世,独自悲凉,看着梨花落满地,又不觉想起去年今日爱妻还在身边的情景,如《秋千索》曰: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9]79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追忆去年和佳人一起的温馨时光,又到了寒食日但佳人却不在自己身边,只有自己一人看着这漫天飞舞的柳絮和满地梨花,在蒙蒙细雨中词人不胜惆怅。正如唐代诗人崔护在《提都城南庄》中所吟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纳兰此时的心情是五味陈杂难以说清,只能用词来传达自己对亡妻的依恋不舍和追思。

纳兰选择梨花这个意象是有其原因的,梨花花色清雅,虽“梨”的谐音“离”寓意不好,在封建社会梨花也常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但纳兰却将自己心爱的亡妻比喻成梨花,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梨花洁白无瑕,就像自己的妻子那样的纯洁美好。也因梨花香味清幽,也如同妻子性格温柔婉约,令纳兰深爱至极;其二是梨花易谢,花期较短就如纳兰妻子卢氏,与纳兰成婚三年后就香消玉殒。因而纳兰将妻子比喻为梨花,用梨花来表达自己对爱妻离世的不舍和思念;其三是梨花常被比喻成哀婉忧伤、容貌美丽的女子。在《长恨歌》中李白将绝世美女杨贵妃比喻成梨花,“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因而纳兰仿照前人在悼亡词中将自己的亡妻比喻成梨花,侧面说明在纳兰心中自己的发妻是个哀婉美丽、清雅别致的女性,甚至堪比杨玉环;虽然梨花在古时代表着不吉利,但在纳兰眼中,梨花是圣洁、美丽的寓意,他的爱妻用梨花来比喻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清幽莲花开

纳兰悼亡词中涉及有关莲花的意象共有3处,如《山花子》曰: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9]87

这首词以景起,由景而引发了伤情。上片前两句写了池塘衰落的场景,而“泥莲刚倩藕丝萦”既是实写,又寓意着莲藕斩不断的情思,上片后两句则是追忆当初因景生情。下片是承接着上片抒情。“而今真个悔多情”中“悔”字是反语,不悔之意,下片后两句则是发自肺腑的表达,“断肠”和“泪”恰是因多情而悲痛入骨的表现,这样抒写更深刻流露出词人对亡妻的怀念。

纳兰在悼亡词中不仅用莲花传达对亡妻的怀念,同时也借助在佛教中莲花的寓意,祈求上天能够让自己的爱妻复活。如《浣溪沙》曰: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9]32

这首词是词人纳兰悼念亡妻之作。开头就点明词人所处的场景,在佛前祈求上苍让自己能忘却对妻子思念的烦恼,但越是想忘却越是难以忘却,反而是“抛却无端恨转长”。转而词人求神明能够给亡妻返生香,让她重返人世间回到自己身边。词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妙莲花说试推详。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纳兰想效仿老百姓诵读《妙法莲华经》,怀着虔诚的心祈祷神明希望所有愿望都会实现。但上天并没有可怜纳兰,他所许的愿望都化为虚影,这样一来,让原本悲痛的纳兰更加痛彻心扉。词的最后一句“篆烟残烛并回肠”更是将纳兰的苦闷、孤独、悲恸推到了极致。再如《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曰: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城。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9]127

这首词与上首词同样是借用莲花在佛教中的寓意来祈求神明让自己的爱妻复活。词的上片一语双关,一方面既表明自己身处佛殿一心向佛,另一方面又向佛祖坦露自己的心意,希望爱妻复活回到自己身边,又希望来生可以与自己的妻子相见。“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涉及佛教,莲花漏是古代一种计时的工具,词人希望神明让莲花漏转到从前让自己的爱妻回到人间,而“杨枝露滴”暗喻佛家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纳兰这样写是希望上天也能赏给他杨枝露滴,让他的妻子复苏。“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中用“西风”的无情反衬自己悼念亡妻的深情,使在中元日祭祀亡妻抒发的悲痛之情更加浓厚沉重。

纳兰悼亡词中选择莲花意象,其原因同样也有三:首先是因为莲花的特殊寓意,莲花在佛教中被认为是西方的净土,是孕育灵魂之处,纳兰希望用莲花让自己爱妻重获灵魂而复活;其次是莲花又称荷花,“荷”同“和”,喻有和谐的意思,纳兰在悼亡词中用莲花表达他们夫妻之间鹣鲽情深;再次是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犹如亡妻卢氏一般纯洁美好。

(三)其他花意象

纳兰悼亡词中除了梨花和莲花外,还写了其他一些花,如合欢花、杨花、杏花等,而这些花在纳兰悼亡词均出现1次,写这些种类其实也是为了追忆自己的亡妻。如《生查子》曰: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9]177

这首词上片一出就显现出词人万千的愁绪“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万千愁绪会往哪里飞,无论飞到哪里愁绪还是那么多,我也无法再见到这彩云了。而昔日的合欢花也不见了,我只能一人独倚这相思树,“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无限的伤感不觉涌上心头。词的下片则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爱妻分离的场景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浮现,挥之不去,时间越长越是难忘,越是不想回忆越是在眼前。“那待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怅惘惋惜的心情,爱妻不在,只能期待在梦中相会,而那些往事又能跟谁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却也是没有用,因为佳人离开了自己不会再回来。词人用这种倒提笔法,将纳兰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

再如《茶瓶儿》曰: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9]82

这首词上片写景,前三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是写想象之景。杨花铺满小路,樱桃落尽,蝴蝶翻飞,燕子从水面轻快地划过。春光灿烂,想必佳人也如春风一样,风姿绰约。“好景成担阁”一句点出此词的悲情意境。下片“可惜”承接上片中“成担阁”,又开启下片词人所抒发孤独伤感之情。最后一句反问句更是将词人之悲情发挥到极致。再如《浣溪沙》中“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清平乐》中“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如梦令》中“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等等。由上可以发现,纳兰所选择的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淡雅之花,就如纳兰自己一样做事低调不张扬。并且花的气味也犹如纳兰的气质一样清幽,惹人喜爱。

二、纳兰悼亡词中花意象的作用

纳兰悼亡词中涉及花意象的篇目虽不多,但花意象的运用对其哀婉凄楚的词风形成以及自悼与追思的主题都有深刻的影响,现从以下简要分析:

(一)形成哀婉凄楚的风格

一个词人词风的形成往往都会与自己的生平阅历有着莫大的关联。纳兰生活在康乾盛世,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儒家重农抑商政策管理国家,虽恢复了科举选拔制度,但却大兴文字狱。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汉族的文人骚客都被悲观情绪笼罩着,而纳兰一直都倡导满汉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又因纳兰与汉族布衣文人交往密切,如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等,因此也就会染上这种感伤风气。通读纳兰的词,都会感受到他低沉凄凉的词境。大多数学者认为纳兰词风主要以清新自然、哀感顽艳为主,纳兰的老师徐乾学也曾评价其词风“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况周颐也曾说:“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但通过对其悼亡词中花意象的探析发现,其词除了清新自然外还有哀婉凄楚的特点。纳兰悼亡词中所描写的花一般都是凋零或是残落之态。如“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再如“杨花糁径樱桃落”,“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等。“梨花薄情”“杨花落尽”“黄花惨淡”这些句子传达出纳兰对亡妻的凄怆伤悼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是贯彻其悼亡词始终的。尤其是在对花意象的描写中,由花衰落残败之态推及亡妻早逝,人与物的合一也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在情景交融之中折射出词人凄楚感伤之情。因而纳兰哀婉凄楚的词风在其悼亡词中不由得流露出来。

(二)确立自哀追思的主题

纳兰悼亡词中选取花意象不仅是对亡妻的追忆,也是对自身的哀悼。纳兰虽为相门之子仕途平坦并担任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但酷爱自由的他却被官职牢牢束缚,这使他郁郁寡欢。再加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得不到父亲的理解以及初恋的无疾而终、结发妻子的撒手人寰,种种不幸让纳兰在《浣溪沙》中发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呐喊。纳兰悼亡词中常用花喻亡妻,因而每当看到花儿落满地以及花儿凋零之态时,就会不由得想起亡妻生前种种场景以及她的倩影,用花来追忆自己的亡妻。纳兰悼亡词中还曾写过“惜花人”和“葬花人”形象,其实这两种人物类型是指纳兰自己,这两种形象不仅是代指纳兰对亡妻感情的珍惜和埋葬,同时也是他在自哀自己的才华抱负得不了施展,只能将其埋葬,复杂的心情随着花的凋落而结束。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但它易凋零脆弱,纳兰将其在悼亡词中使用,不仅表达出亡妻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自己壮志难酬以及对自身身不由己的哀叹。

(三)产生的成就影响

纳兰悼亡词从他妻子的早逝体验到现实的痛苦和生命的忧患,因而他在生命的意识里充满着一种悲伤与哀怨的情调。他常把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词中,把个人的哀伤同自然景物联系起来,体悟到一种生命的哲学情感。比如用花来寄托对亡妻的思念与对自身经历的感伤,纳兰词与前人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把悼亡作为一种严肃的题材来对待;其次是纳兰悼亡词创作数量大大超过苏轼、贺铸、元稹等,并且不像前人悼亡题材都是写亡妻妇德品行或者是赞美歌咏之作,而是真实地表现他与卢氏的男女之情;最后是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比之前更加丰富,比如化用典故、选取日常生活中事物入词、反复诉说、直抒胸臆、意象的灵活选用等,尤其是纳兰悼亡词中花意象的选取运用对后人创作可谓是一个新的启示,让后人跳出创作悼亡词固有的条条框框,而发掘出一个新颖的大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悼亡花意象链条上一种开端,有关花意象的悼亡题材更多是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同时纳兰悼亡词也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发展,如曹亮武、沈谦、陈维崧、何采等同时代词人以及阳羡词派也都效仿其创造悼亡词作,建国以后很多学者词作家也深受纳兰影响,尤以唐圭璋最为突出,其《梦桐词》的创作深受纳兰《饮水词》影响。首先是《梦桐词》共收词133首,所收词主要题材有表达家国之情、亲友之思以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其中尤以悼亡题材最为出色,与纳兰《饮水词》相一致,确是受到纳兰影响;其次是唐先生曾评价纳兰《饮水词》时就赞扬其“真”,并将其运用到自己《梦桐词》创作之中,这一点也是继承了纳兰词的特色;最后是唐圭璋和纳兰都善用梦境来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哀悼之情,词作中频繁出现“梦”,《梦桐词》133首词中共出现“梦”字46次,而《饮水词》347首词中出现“梦”字122次,可见纳兰《饮水词》对唐圭璋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纳兰悼亡词中花意象的成因

纳兰悼亡词中选取花意象也是存在其主客观原因的。其一是花本就是一种娇弱的植物,经不起猛烈的击打,纳兰的命运安排就如花一样。纳兰生在贵族之家,一出生命运就被安排好了,自己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纳兰自幼就喜欢汉文化,在汉儒徐乾学的指导下,他完全接受了儒家思想,而且在精神上接受了传统的词文学以及词的本质是婉约纤柔。这就为日后纳兰悼亡词中花意象的选取以及哀婉凄楚的词风打下了基础。其二是纳兰与父亲明珠背道而驰的人生观。纳兰因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追崇经世致用,性格也比较温驯敦厚、敏感细腻、爱自由不受约束,而父亲明珠权倾朝野,爱玩弄权术,父子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因此纳兰与父亲之间永远都会有一面墙隔着,父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纯洁的诗人与黑暗混浊的官场的矛盾。纳兰悼亡词中花意象都是残败之态,这与悲剧的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三是仕途的不如意。纳兰生在贵族之家,在当时才气名声都非常大,也顺利进入殿试,获得进士,但却未被君主委以重用。纳兰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有志青年,殿试之后没有被分配到军队中建功立业,也未被分配到相应的文职官位,而却不得已成为皇帝身边的一名侍卫。在纳兰整个仕途生涯中,他主要有两大活动:一是伴君出巡,二是保护君主安全。虽然纳兰恪守职守,但这样枯燥的侍卫生活深深束缚住了他自由的心,并且伴君如伴虎,长期在这样精神紧绷的状态下生活,让他内心充满了许多无法诉说的凄楚与凄凉,因而纳兰只能把这些寄托在文学中。他用诗词发泄自己的怀才不遇,用诗词抒发自己的理想破灭。花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纳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一样,因而纳兰常在悼亡词中用各种花意象来表达情感。其四是花的生命历程与自己相似。花在盛开时香味沁人、娇艳多姿,羡煞旁人,就像纳兰一样出身高贵,仕途平顺,才气横溢,令很多人羡慕。但娇弱的花经不起凛冽的寒风摧残,正如纳兰无法承受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如自己的才华不被重用、紧张的父子关系、发妻的撒手人寰等。纳兰的生命也像花一样稍纵即逝。因而在其词中多次出现花意象,一方面是对亡妻的哀悼,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命运的自哀,感慨自己像花一样只能拥有短暂的绚丽多姿,无法长久地绽放自己的光彩。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悼亡词中花意象的选取源自对自我生平经历和情感经历的哀悼,正是这些经历催生他创作出精彩的悼亡词。虽然,纳兰悼亡词情感过于娇柔、女性化,但它的出现丰富了悼亡词题材,让后人能够用更加成熟的技巧来创作悼亡作品,其悼亡词在词坛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猜你喜欢

亡妻爱妻纳兰性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钗头凤·痛悼爱妻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老人定制亡妻人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她
昨日重现
大声喊爱
核心配件行情
亡妻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