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实到虚,物象类散文内涵阅读指导
——以《柴禾》为例(课堂实录)

2018-02-26李媛媛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柴禾引申义言志

李媛媛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

物象类散文,主要通过物象来抒情、言志、说理。散文内涵主要考查两个方向:其一,概括物象和意象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二,探究意蕴,要探究抒情、言志、说理的内容。这节课以《柴禾》为例,对高考物象类散文内涵答题进行阅读指导。总结了由表及里的概括方法;由实到虚,挖掘引申义和象征义来分析作者情志理的探究方法。

一、散文内涵的两种考查方式

师:物象类散文,也就是要通过物象来抒情、言志、说理。我举个例子:教学楼道里有一条励志的语句:圆规为什么走得那么圆满?就是因为它的脚一直在走,心却坚定不变。这是由圆规阐发的一个意思。现在我们想想可不可以赋予它另外一个意思呢?

生:圆规为什么永远走不出它自己,就是因为它的脚虽然一直在走,但是心却没改变。

生:圆规如果你想拥有更宽的眼界,那就必须坚定当下,把脚步迈得更大些。

师:这些阐发就很富有哲理。通过对圆规赋予不同的意义,我们表达了三种不同的哲理。物象类散文的写作思路大抵就是这样。通过赋予物象意义来抒情、言志、说理。注意在这个过程中,物象“变形”成了意象。

师:那么概括物象含义类的题目,就是要概括物象和意象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意蕴的题目就是要探究抒情、言志、说理的内容。

二、物象含义的概括

1.“实”是物象的自然、科学属性

师:概括物象的含义同学们一般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由表及里的方法。

师:什么是表?什么里?

生:表就是表面的特点,里就是内在的特点。

师:理解得比较准确,这里我提个概念,我们可不可以用“由‘实’到‘虚’”来界定这个方法。“实”是对物象的自然属性、科学属性的描摹,“虚”就是变形成意象的作者赋予它的引申义、象征义等。

师:看2012年四川卷《柴禾》题目,“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分)”,请你说说你的答案。

生: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师:大家自己做的时候没有答出哪几个含义?

生:生活物资、精神寄托。

师:答不出“生活物资”,是因为大家在做的时候忽略了“实”的方面,柴禾的实际功能在文中的描述有没有?

生:第①段“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生:第④段“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

师:柴禾是“生活物资”的含义是由哪个核心描述概括出来的?

生:烧饭取暖。

师:对,概括物象的含义,首先要概括它实际功能的含义。就如“圆规”阐发再多的意思,它也是基于它是画圆的工具这个基本特点来的。

2.“虚”是引申意和象征意

师:第二个同学们概括不出的答案是“精神寄托”,这个答案很含混,是不是?由答案你们觉得这里的精神寄托指从什么地方概括的?

生:我觉得是指第④段结尾的“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师:可是大家会发现柴禾是“精神寄托”这个答案和“家的一部分”在概括的段落上有重复之处,都在第④段;在意思上也有交叉不清楚的地方。柴禾是“家的一部分”,不就是“精神寄托”吗?

师:那你原来自己做的答案里还有什么?

生:我写的是“柴禾是人的象征”,从后文“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

师:对,这是文章的“虚”——象征义的地方。但是我们概括物象的含义,一定要从作者赋予物象意义的描述中去寻找。大家找找,在第几段呢?

师:我来提示一下,一般我们同学写作文,写到第四段就可以结束了,由柴禾引出了过去生活的回忆,然后社会进步,柴禾无用了,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不对?意思也表达得很完整。但是,这篇文章引起我们思考的却是赋予物象的另外一层意思,这个意思从第几段开始转折的?

师:这段赋予柴禾的意义和前文有什么不同?

生:这一段写柴禾渐渐地腐朽的过程。

师:你有没有关注到这些词语:“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诗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这些词语赋予了柴禾什么意味?

师:柴禾静悄悄独自腐朽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好像是……

生:死了。

师:对,“死”字体会得太好了,柴禾在这一段里,不再是取暖烧饭用的物资,也不是勾起一段生活回忆的物品,它被当成了什么?

生:好像是人,把它当成人来写的。

师:对,当成一个有生命的对象来写,赋予了它人的感觉和情绪。那柴禾象征的是什么样的人?

生:孤独的人,在墙角待了20年。

师:你注意到了描述的细节,那你觉得作者描述葫芦的生长和摘葫芦的细节,目的是赋予柴禾什么意义?

生:没有用处的人,被人遗忘了。

师:“遗忘”这个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们是为了摘葫芦才到堆柴禾墙角的。

师:我们也是因为关注葫芦才想起柴禾在葫芦叶子下面的。那它象征什么样的人?

生:无人理会的、没有用处的、孤独的人。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卑微”,它的腐朽就是一个卑微者的命运。

师:所以,第5段我们概括出的柴禾的含义是:“卑微命运的象征”,这个意义,也就为后文作者表达“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这个感慨做好铺垫。我们再回头看高考答案的“精神寄托”显然比较含混。

生:由“实”到“虚”,由柴禾的功能特点,到它的引申义和象征义。

师:很好,“实”到“虚”,分析作者描述中赋予物象的意义,全面概括物象的含义。

三、物象类散文意蕴的探究

师:既然散文作者通过对赋予物象意义来抒情言志的,当然还是要从物象出发,由实到虚,一步步进行。大家先用这个路径来思考:

PPT 由主要物象(实、虚)……表达了……(情、志、理)

师:我们结合文章,由柴禾“实”的含义,可以生发出这样的思考:“由柴禾是烧饭取暖的生活物资到被煤取代,表达了……”由“虚”的含义,可以生发出:“由柴禾引发的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同学们仿照这个思维方式,还可以提出哪些思考路径?请写下来。

生:由写柴禾腐朽的过程,表达了……

生:由对柴禾卑微命运的关注,表达了……

师:我们整理一下,意蕴可以有这些探究方向:

PPT“实”

1.由柴禾是生活物资到被煤替代,表达了……

2.由看着柴禾腐朽的过程,表达了……

“虚”

3.由柴禾引发的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

4.由对柴禾卑微生命的关注,表达了……

师:请你探究第1点。

生:由柴禾是生活物资到被煤替代,表达了柴禾被抛弃了。

师:你的回答忽视了散文最重要的一点,散文是通过柴禾抒发作者的情、志、理的,不是要表达柴禾,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以前那么辛苦从沙漠里要人、牛、车才能拉来柴禾,到轻轻松松买煤就能烧,取暖烧饭省去了多少人力和时间啊,这是什么改变了?

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这个改变就表达了我对生活今昔生活巨大变化的感慨。这是由柴禾“实”的方面引发的情感之一。请这位同学说第2点。

生:表达了我对柴禾悲惨命运的同情。

师:也许不只是同情。请你读一读第⑥段,在读中大家一起体会一下。

生读这一段。

师:你发现这段反复在强调什么?

生:“我们看见了。”

师:我们看见了雨落到它们身上、青皮开裂,我们看见了它们根部朽掉,我们看见木质发黑。作者能为它做什么?

生:不能做什么,只能看着。

师:所以这里反复地说“看见了”其实表达了作者冷落了柴禾的……

生:难过,无奈。

师:无力改变,心里还有一点儿……

生:自责。

师:请你完整归纳一下。

生:由看着柴禾腐朽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冷落柴禾的无奈和自责。

师:接下来请两位同学从柴禾“虚”的方面说说思考,从引申义和象征义的方面进行意蕴探究。

生:由柴禾引发的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生:由对柴禾卑微生命的关注,表达了对卑微的人的生命的关注。

师:这两个意蕴概括得比较顺利,也很准确。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以《柴禾》一文为例,从概括物象含义和探究意蕴两个方面进行了答题研究。请两个同学说说答题的思考路径。

生:概括物象含义要由“实”到“虚”,先概括物象的自然属性特点,再答作者赋予它的引申义、象征义等。

生:探究物象类文章的意蕴也是先看“实”的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志理,再看物象“虚”的方面,引申义和象征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志理。

猜你喜欢

柴禾引申义言志
言志为本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耐”字原是剃胡须
母亲的柴禾
画说汉字——摆(bai)
消失的柴禾垛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农家柴禾垛,乡间的一抹风景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