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情境创设思路
2018-02-26李洪中
李洪中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既要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工作,还要利用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创设学习情境对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化学课程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平衡思想和科学探究、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其中,“平衡思想和变化观念”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各种平衡、守恒观念和物质变化的要求;“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是学生研究化学过程中所必备的品质;“科学探究”“模型认知”“证据推理”“微观探析”“宏观辨识”等对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概括,是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推动知识迁移运用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化学知识同样如此。化学源于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简单记忆化学知识,还在于对知识的重新迁移和构建。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寻找素材,创设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例如,在教学“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首先,化学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铜矿污水污染水源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污染事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给出污水中几种硫化物的Ksp以及Ksp[Cu(OH)2],指导学生针对铜矿污水排放标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佳的污水处理方案。最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工厂实际生产中对铜矿废水进行治理的视频。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对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锻炼,又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设以模型和实物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实物模型直观、形象、具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知识和微观知识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推理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
譬如,在教学“乙烯与溴加成”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让两个同学将两只手牵住,以此代表乙烯的双键。接着,教师再让另外两个学生用一只手牵着,以此代表溴的单键。在加成反应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牵着的手分别分开,然后再重新相互牵上。假如是乙烯的聚合反应,则找更多的学生扮演,由双手牵着放开一只手转变为一只手牵着另一只手,在此基础上形成“长链”。这个过程可以将有机加成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
(三)创设基于化学实验的学习情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对化学核心素养来说,实验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实验的功能进行充分挖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纳和水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创设化学实验学习情境,并不只是给学生播放化学实验录像或者简单演示一下实验,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本质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高中化学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认识到学习情境的优势并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其效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1]陈新华.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情境创设[J].课程教学研究,2017(12):80-83.
[2]王云生.探索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J].化学教学,2016(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