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8-02-26牛海霞
牛海霞
(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只限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相关的探究说明。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关于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阻力。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大多都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听课,这种机械的传递教学方式和被动的学习形式使得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压抑而且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消失。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逐渐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中师生要转变课堂中的地位,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处于课堂中的指导地位,将课堂回归学生。同时要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从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以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利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极大影响,导致在学习中,考试的分数比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思维相对死板,不懂得变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以在数学思想的传递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铁丝、硬纸盒等材料自己动手进行简易几何体的制作,或者进行集合图形的描画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对于几何空间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也能很好地完成。
三、多元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转变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数学教学技能再高,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不能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主体性的突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或者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意识的思考和探究,而自身的优势也有机会得到展示,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无非是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技能,因此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而且在教学中也有更多更好的学习方式等待着学生和教师去发展、创新。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记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入了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教师在课堂中的板书时间,还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学难点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更多的例题解析或者通过多媒体强大的操作功能,如视频、图片等进行抽象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初中数学知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性不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联系,标注重点和难点,通过知识框架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更能加强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思维发展和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初步探索,希望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秦秀华.初中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讨[J].启迪与智慧,2015.
[2]王永先.浅析初中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2).